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15 05:21:21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自实施新教材以来,有关“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讨论受到同行的关注。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实施化学新教材的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依据教材制定有效的三维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实施,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至关重要。依据教材制定有效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教师首先应当关注的,要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对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把握好教材的“度”,不要随意扩大和一步到位,否则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教学所不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制定准确和明确的有效三维教学目标。

二、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特别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就尤为重要了,而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学习“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内容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一组完成“钠与乙醇的反应”的实验,一组完成“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通过对比,既复习了钠的性质又加深了对“乙醇和钠反应”的反应机理的认识,并找出了两个实验现象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讲授“化学能和电能”一节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的理解,我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分组实验,并配以适量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类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准确地判断出哪些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哪些不能构成,从而比较顺利地突破了教材中的这一难点。再如,在分析“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这一教学重点时,我除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三个作用外,还及时拿出另外三套防倒吸的装置请学生记住,要学生明白,往往一套实验装置并不是唯一的,是可以替换和更改的。如此的实验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而走向“主动”;由“消极”而走向“积极”;由“低效”而走向“高效”。

三、依据学情进行有效的学案教学 

所谓“学案”教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和谐统一,发挥最大的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从而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的学案应主要包含以下基本要素:(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有专题课和热点课之分,因此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案涉及的内容,明确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意义。(3)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4)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5)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6)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它能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7)知识结构:它应该是本节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8)典型例题:通过设置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试题中是以什么形式、题型来设计的,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解题。(9)巩固练习:可通过设计诸如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衍生类、创新类及讨论类等多种多样的题目,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10)课堂小结及反思:主要由学生就所学知识来体会学习成功后的愉悦并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通过学案教学的实施,培养了学生“阅读整理”“比较归纳”“合作探究”“突破创新”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作为教者的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地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中学)

上一篇: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 下一篇:如何调动学生语文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