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生态状况及发展策略

时间:2022-10-15 05:02:57

浅析水生态状况及发展策略

辽宁双台河口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辽东湾北部盘锦市境内的双台子河入海口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1°28′9.74″~122°0′23.92″,北纬40°45′0″~41°8′49.65″,总面积达8万hm2。其是以丹顶鹤、黑嘴鸥等多种珍稀水禽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85年,并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部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扼东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咽喉,从黄河口至渤海湾至双台河口,为南北迁徙的涉禽、雁鸭类、鸥类、鹭类以及依赖湿地生存的雀形目鸟类提供了栖息地,是我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芦苇沼泽区。每年经保护区迁飞、停歇的候鸟多达183种,高达数百万只。

1保护区水生态现状

1.1集水来源

保护区内集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和地表水。其中地下水均属松散岩类空隙水,为第四系浅层和第三系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流水系和降水的地表径流。

1.1.1河流。流经该区入海的河流有大辽河、双台子河、大凌河、绕阳河等。保护区内的双台子河和大凌河为形成和维持本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大凌河发源于辽宁省凌源市打鹿沟,在保护区内流域面积为20km2以上,长度为22km。大凌河在盘锦段的河道宽度220~420m,最高水位8m,最低水位约3m。最大径流量36700m3/s,枯年径流量1.7m3/s。双台子河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在保护区境内流域面积700km2。据双台子河六间房水文站统计,多年来平均年径流量46.91亿m3,最大年径流量80.95亿m3(1964年),最小年径流量24.38亿m3(1961年),最高水位8.8m(1958年二道桥子抽水站)。

1.1.2潮汐。双台河口保护区海岸的潮汐为非正规则半日混合潮,小潮潮差3m,大潮潮差5.5m以上,平均潮差2.7m。因此,大面积的滩涂分布于潮间带,滩涂上有潮沟沟通海陆间的水文联系,如东南部的混江沟。保护区内潮沟的面积为54hm2,滩涂的面积为7944.7hm2。

1.1.3降水。盘锦市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2%,平均为13.6mm;春季降水量平均为96.5mm,占年降水总量的15.5%;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2.9%,其年平均降水量为623.3mm,夏季平均降水量为392.1mm;秋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9.4%,平均为121mm。各月降水以1月最少,平均为4.1mm。7月最多,月平均降水量为164.1mm。区内平均干燥度为1.1。

1.2水流失主要方式

保护区内年平均蒸发量为1669.6mm,其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是年降水量的2.7倍。1年中,冬季蒸发量最少,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38.0mm;春季的蒸发量最大,最高值出现在5月,为264.9mm。地表水蒸发后,土壤水分随之上升,加之地下水矿化度高,将土壤中的盐分输送聚集在地表面,形成土壤盐渍化。

1.3湿地植被类型

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万hm2。其中,芦苇沼泽为3.8万hm2,占总面积的47.5%。芦苇株高一般为2~3m,盖度在90%以上。芦苇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造纸、园林绿化、手工艺品等行业。据粗略估计,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芦苇年产量在30万t左右,是盘锦市当地农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芦苇生长地下水位在0.5~1.0m,海拔2~3m,土壤的含盐量在0.48%以下。地表长年或季节性积水为20~40cm,大面积芦苇沼泽由于积水较深、时间较长而形成纯群落。

2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

2.1自然条件影响

湿地生态环境受自然条件影响(如干旱缺水、河道变化等)导致生态质量下降,湿地亟需生态补水。近年来降水减少,气候变暖变干,天然径流大幅减少。与1956—1979年相比,1980—2008年大凌河和绕阳河天然径流分别减少26.26%和21.39%,多年平均降水分别减少6.2%和5.4%。大凌河、双台子河上游修建的7座水库,库容达71.9亿m3,占总径流量的85%以上。水库的拦蓄作用,致使河道径流量减少,并且造成泥沙在河口淤积。据1998—2008年实测,河道径流量由多年平均值31.9亿m3/年下降至17.7亿m3/年,年淤积量近1000万t,年增加滩涂面积逾200hm2。入海河口变化导致河口湿地发生局部变化,海岸线下移,河口区域呈现向下“漂移”趋势,部分地区湿地严重旱化,失去保护价值。此外,保护区周边水田面积增加,不断占用苇田用水。水田由1980年的6.96万hm2上升至2008年的17.6万hm2。春季蒸发量达到全年最大,同期降水只占年降水量的15.5%,水稻生长需水量大,从而造成芦苇湿地缺水严重,必须采取有效的人工灌溉措施。保护区天然湿地主要分布在东郭苇场和赵圈河苇场。由于苇区内灌溉工程、设施不配套等多种原因,导致每年有1/3的苇塘供水不足,沼泽植被退化,芦苇生长密度和高度降低,芦苇质量下降,芦苇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威胁。

2.2苇田生产

芦苇不但为苇田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条件,同时是保护区的优势植物群落,能够影响保护区内的气候条件。芦苇存在一季一收割情况,在特别小气候的形成方面也起到了主导作用,冬季对鸟类的可持续存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冬季基本没有野生芦苇,所以苇田鸟类的家园每年都被破坏。

3保护区发展对策

3.1加强对水生态系统保护的认识

一是将水生态系统保护纳入保护区工作中,要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视局部的水生态问题,统筹考虑。二是要将水生态系统保护纳入到保护区工作框架体系内,贯彻到日常工作中[1-3]。三是注重加强与相关部分的协调和合作。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衔接和协调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涉及的多个部门,在水生态系统保护中做好统筹兼顾。四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水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将越来越重要。要从长远出发,落实《水法》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

3.2加强保护区蓄水、补水能力建设

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地势低洼平坦、地面天然坡度很小,排水沟渠、潮沟密布。由于保护区湿地内河道经过多年淤积,大范围的河道功能已经退化需要及时疏浚,这些河道、沟渠、潮沟遭到堵塞,海水涨潮及苇田抽水时不能顺利、及时进入湿地,湿地排水也不通畅,天然湿地原有的水循环系统受到破坏,湿地水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的天然湿地也遭到更替,天然湿地已经严重的破碎化、岛屿化,湿地功能大大降低,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使湿地逐步恢复为原始状态,采取河道疏浚工程措施是必要的,使其对天然湿地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建设适宜的调水工程[4-5],充分利用河道内季节性来水为湿地补充水。同时采取合理调整水资源分配、开发其他水源等措施,可以使湿地供水量得到恢复,从而达到既能保护湿地,又可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目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从大凌河引水,调至东郭苇场;二是从大辽河引水,调至赵圈河苇场,同时应合理调整水资源分配比例。#p#分页标题#e#

3.3调整产业模式

保护区的周边地区主要以农业、苇田、水产养殖业为主。其中,水稻种植业是盘锦市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年产量在100万t左右;芦苇是造纸工业和纺织工业纤维的原料,1hm2苇田生产的芦苇纤维量相当于4hm2针叶林所产木材的纤维量,也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生产原料,它所形成的巨大生态系统,对于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改善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盘锦湿地的苇田面积约为8万hm2,年产量在50万t左右;盘锦市濒临渤海,地处辽东湾东北岸,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是从事海洋渔业、海水和淡水养殖业的理想场所,截至2008年,全年水产品产量达30万t。从区域的最佳产业结构来看,应立足于水稻生产和芦苇种植业,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两者兼顾。

上一篇:浅析湿地植被的问题及保护方法 下一篇:绿色家畜生产发展有效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