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板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5 04:55:08

大模板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大模板施工技术是工具式模板中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工业化模板体系。本文就大模板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模板;施工技术;高层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大模板支撑技术主要用于剪力墙和筒体体系的高层建筑,它可以证建筑基本的稳定性,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的整体性。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使用时间有限,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该对其结构、特点以及具体的应用进行分析,抓住施工要点,找出改进措施,进而保证其安全。

1、大模板的结构分析

大模板属于工具式模板,是一种大型模板。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可以进行可持续周转使用的专用模板。大模板单块模板具有较大的面积,通常在建筑工程中,一面现浇墙使用一块模板。随着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模板结构也逐渐发展成为大开间剪力墙工程。大模板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内外墙都是现浇混凝土的全现浇结构,外墙是砖砌体的内浇外砖结构,内墙是现浇混凝土。

2、大模板的施工工艺特点

(1)施工上,大型模板的施工比较容易,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拆装组合,所以施工的效率高,施工时间短,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工期。

(2)外观上,大模板由于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它的外观整体性更强,没有钢筋和水泥外漏外泄的现象。

(3)使用年限上,由于大模板能够循环使用,而且是用坚固钢筋等搭建而成,所以它的耐用性更强,使用年限更长,周转次数多。

(4)大模板的高坚固性使其成为一个很好的搭建设施,施工中需要搭建和外挂的设施可以选择它为依托。

3、大模板技术施工前的准备

(1)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首先要将流水施工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这样才能保障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也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有组织有效率的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性,益。流水段施工划分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建筑工程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2)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尽量选择垂直运输方式。在使用大模板时,需要提高塔吊的使用次数。在建设高层建筑时,有的高层建筑时间较为紧张,这就需要选择速度较快的吊塔,同时也能够起较大的重量。

(3)大模板的设计。在设计大模板的面积时,要根据高层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大模板的面积、选型、质量、数量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4、大模板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以一工程为例来介绍大模板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该住宅小区地下2层、地上13~18层。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模板体系为高支模体系,因架体较高,荷载较大,对支模体系要求较高,必须采取专项措施。

4.1、支撑体系

每根立杆底部可设置木垫板,木垫板宽200mm,厚50mm。如果板下地面不平,可以在立杆位置采用加木楔的方式顶紧,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同时,对接杆件接头应相互错开。纵、横向水平杆要求设置在立杆内侧,长度不宜小于三跨,接长宜采用对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横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为了便于施工,采用刚性连墙件,连墙件水平方向沿每根框架柱设置,高度方向每步设置。在安装立杆时,应尽量选择靠近框架的位置,以满足规范中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此外,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

4.2、模板安装

梁模板的安装先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按设计标高调整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钢管。 固定钢管后在其上安装梁底龙骨。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爆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将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将梁侧模钉固。 矩形柱模板安装,分四大片进行组装,组装前要按照先弹好的墨线,并在柱截面线以外。200mm处四周弹一道控制线,以便检查柱模板定位是否准确。柱底部要在插筋上测上标高,用1:2水泥砂浆抹好找平层,厚度控制在。20mm以内,但要注意找平层的砂浆严禁进入柱模板内侧。找平层砂浆内侧与模板里口平,防止砂浆进入混凝土,影响柱结构质量。柱合模前在柱底部钢筋四周用钢筋头焊上尺寸界线,以防加固时模板向内侧位移。同时,矩形柱模板加固采用方木背楞,槽钢加固柱箍,并用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具体做法见图1所示。矩形模板安装后在未加固之前需进行垂直度校正,校正符合要求后方可对拉加固。

4.3、拆模阶段

首先,在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同时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己经超过1.ZMpa,才可以进行拆模。其次,在拆模过程中,先将穿墙螺栓、阴角模的压角、钩栓进行拆除,在将大模板撤出后,然后将阴角模进行拆除。最后在将穿墙螺栓进行拆除时,要将大螺母进行松动,取下垫片,在转动穿墙螺栓时可以利用楔片,使穿墙螺栓与混凝土脱离。然后对小端进行敲击,将螺栓撤离混凝土,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掀皮等现象。

5、大模板安全措施

(1)要对模板工程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模板安全施工方案。确保安全组织措施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将安全技术进行交底工作,对支模安全施工进行定期检查,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工作。

(2)在将大模板堆放和安装在指定位置后,采取相应的防触电措施。将大模板进行串联,同时与避雷网进行连接工作,避免大模板遭受雷击出现伤人现象。另外,要对吊装用绳索、卡具以及模板上的吊环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它们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3)在高层建筑安装模板时,如果风力在小于5级或等于5级时,可以对1、2层楼进行模板安装;当风力大于5级时,要立即停止模板安装工作。

(4)在吊运模板时,要设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挥,同时要建立统一的指挥信号。另外,工作人员在指挥模板吊运和拆除工作时,确保下方的工作人员必须己经站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才可以进行工作。

6、大模板施工工艺的改进措施

6.1、大模板底部漏浆的改进措施

由于大模板底部同已浇筑的砼表面是硬接触的,因此必然产生接缝。当然,对于砼的平整度进行严格要求来说,尽可能地减少缝隙的宽度是十分必要的,但刻意追求砼表面的绝对平整不太现实也不可能完全达到。由于底缝漏浆往往造成墙体砼的“烂根”现象,现存的在模板的底部压海棉条等做法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在大模板的底部紧贴模板用槽钢加垫板的方法做出一条钢槽,在槽的下部挤入橡胶条,其上压一方钢条,再从槽的上部插入角钢楔子挤压方钢条并橡胶条,达到将底缝密封的目的,以解决内墙的“烂根”问题。

6.2、大模板工艺的接缝缺陷与改进措施

(1)大模板在对接的过程中,由于其构造比较坚硬,所以对接不严密,在对接口处往往有空隙存在,这个空隙就是水泥浆的外漏点。

(2)模板的制作尺寸的测量,焊接的技术工艺,以及在运输中不小心碰撞等,都会造成模板局部的轻微变形,模板一旦出现变形,建筑施工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3)在进行搭建的过程中,需要对搭接口首先进行清污处理,清污的工作重点集中在建筑垃圾的处理上。同时由于施工技能水平的差异,也常常导致大模板与角模的搭建之间存在很大的缝隙,这个缝隙也是常见的漏浆位置。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施工中,必须要严格依据大模板施工工艺和质量规范施工,注重对人员、制度和施工过程的管理,并在施工中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大模板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作用,提高施工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 大钢模板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 包钢科技,2012,03:70-71+75.

[2]陈新行. 大模板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 福建建筑,2010,09:41-43.

上一篇:溶洞施工实例及处理措施 下一篇:切尖工艺与全叶打叶工艺流程(指标)比较分析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