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十一五”展望

时间:2022-10-15 04:28:44

重庆工业“十一五”展望

“十五”时期,重庆工业用四年时间实现了工业增加值、利润、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翻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整体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资加速了我市工业发展壮大和结构升级;工业园区集约发展,特色经济和产业集群显现雏形;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初步成效;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工业经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仍然处于“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阶段,要“建成长江上游现代产业基地”,“全面实现前十年打牢基础的战略任务,为后十年加速发展创造条件、争取主动、积蓄力量”,全市工业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到 2010 年实现以下五个发展目标:

一是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3500 亿元,比“十五”增长 135.85% ,其中四大重点产业拟实施 2000 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完成工业投资 3000 亿元左右。 2007 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 1560 亿元,销售产值 5400 亿元,工业品出口 35 亿美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1100 亿元,销售产值 3800 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9 万元,利润 150 亿元; 2010 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 2500 亿元(年均增长 18% ),占全市 GDP 的 45% ,销售产值 8600 亿元(年均增长 18% ),工业品出口 60 亿美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1900 亿元,销售产值 6500 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 12.5 万元,实现利润 300 亿元。

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集中度显著提升。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新技术四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2007 年达到 88% , 2010 年达到 90% ,汽车摩托车的占比调整为 25―28% ,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要提高到 10% 以上,化工行业比重要提高到 9% ,轻纺工业的比重要提高到 14% 。北部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 2007 年达到 40% , 2010 年达到 50% 。发展规模经济,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十一五”末形成销售产值 100 亿元的企业(集团) 10 余家,销售产值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超过 70 家,部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40 个以上。

三是企业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2007 年占比达 25% , 2010 年达 30% ,大中型骨干企业研发费占销售值的比重 2007 年达 1.8% , 2010 年达 2.5% 以上。产品开发系统实现信息化比重、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比重、生产装备应用微电子和数控技术比重, 2007 年分别达到 60% 、 50% 和 40% , 2010 年分别达到 80% 、 70% 和 65% 。到 2010 年建成部级企业技术中心 12 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150 家以上。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2007 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 2.9 吨标煤;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提高到 85% ,工业废水、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提高到 95% 、 80% ; 2010 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 2.4 吨标煤,降低 20% 以上,工业固废利用率提高到 80% ,工业废水、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提高到 98% 、 80% 。都市发达经济圈工业园区产出强度(销售产值)达到 60 亿元 /km2 ,渝西经济走廊工业园区产出强度达到 50 亿元 /km2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工业园区产出强度达到 30 亿元 /km2 。

五是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工业经济比重 2007 年达 55% , 2010 年达 60% 以上;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实现上述五大发展目标,全市工业经济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改造;基本形成“一大三强”(“一大”即壮大汽车摩托车产业,“三强”即培育做强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430 ”(即北部新区 1 个龙头,高新区、经开区、长寿化工园、西永电子园 4 个重点园区, 30 个特色工业园区)的生产力布局,促进三大经济区、四大工作板块协调发展;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全市工业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在西部和全国的位次逐年提升,为把重庆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力的长江上游现代产业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6 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 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是: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 1207 亿元,增长 13%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 800 亿元,增长 14%;全市完成销售产值 4000 亿元,增长 1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 2930 亿元,增长 16%;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 280 亿元,增长 12%,其中利润 120 亿元,增长 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40% 。

2006 年主要任务是:启动“ 1+ 14 ” 规划,实施四大战略构想,建立“一大三强”工业构架。即:启动和实施“重庆‘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个专项规划,为“十一五”发展打牢基础;实施“促进大投入、发展大产业、构筑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四大战略构想,加快产业聚集,尽快形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 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和高新技术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构建“一大三强”的多产业支撑工业构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是实施 “五大”任务,抓好“八项”工作措施,落实“四项”工作要求。

努力实施五大任务,即:1. 认真落实重庆工业“十一五”规划及 14 个专项规划,做好“十一五”规划的启动和实施,为实现“十一五”确定的五大发展目标,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开好局、起好步。2.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技术创新,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即:研发试验能力建设工程。重大新产品产业化工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工程;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及改造提升工程。3.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建立“一大三强”的工业构架。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和高新技术四大支柱产业,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 GDP 中的比重,形成多产业支撑的工业构架,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风险,保持工业经济稳健增长。4. 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效率。“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围绕四大支柱产业要滚动实施 2000 个项目,投资 3000 亿元左右。5. 提高资源利用率,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要加强能源消耗基础统计和公报工作。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路子。

我们还要抓好八项工作措施 ,即:1 .加强生产运行调控;2. 加快特色园区建设;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5.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6. 加快军工行业发展;7. 积极开拓市场;8. 狠抓安全生产。

上一篇:立足新起点 实现新跨越 下一篇:电力拐点出现,“有色”是喜是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