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时间:2022-10-15 04:10:4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摘要】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68-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下面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本学期的一篇课文《珍珠鸟》,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对珍珠鸟的喜爱,把珍珠鸟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甚至孩子,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轻松、喜爱的心情去读,语调应轻快、活泼,而《落花生》一课,是父亲教育孩子要做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朴实无华的人,朗读的时候应考虑到父亲这一角色,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二、选好朗读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教学《珍珠鸟》这一课时,在备课时,我抓住了一个品读训练点——第十段,好好读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学生通过理解、感悟之后,从这一段中读出了珍珠鸟的可爱,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也从中能体会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学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们班苏秭瑶读得相当好,仿佛那只可爱的珍珠鸟就在她的手中,如获至宝的感觉,我的印象相当深刻。

三、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的。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学生在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后,教师再作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无疑对学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学生能用朗读更好地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工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上一篇:强化“炼能”,构建语文“学教”新方式 下一篇: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