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10-15 02:00:22

“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主干课程之一,针对三本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该课程以实践应用为主,为了让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能增强实践应用能力,本文特此对“影视特效与合成”的课程教学进行研讨,以使课程内容优化,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更佳。

【关键词】教学改革 ; 音效 ; 视觉特效 ; 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97-01

引语

“影视特效与合成”包含视频特效和音频特效两部分。随着电影、电视、动漫和广告业的不断发展,影视特效制作人才有很大的空缺。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影视特效制作技能,使其具备专业技术和从业素养,是开设《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本文对课程《影视特效与合成》进行研讨,进行课程优化教学改革,主要思想和改革方式如下: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

《影视特效与合成》是兼具实践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各种视音频特效的制作,并将视频片段、电影片段、音频片段、图片、动画片段通过影视动画特效合成的方法制作成视频。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本专业开设的《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能学以致用,进而让毕业生能达到社会的需求。

针对三本院校的学生,其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如下特征:重点要突出“应用”,且是中高级层次的人才;是知识、能力及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针对“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应让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掌握影视特效与合成制作中美的规律;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特效于影视作品中;能独立完成丰富的影视特效组织、构成影视画面元素,并有秩序和美感;具备较强的课程实践能力。

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让学生“影视特效与合成”技能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能适应岗位需求。

二、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影视特效与合成》是一门核心技能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广。首先,需要具备视频方面的基础知识,其次需要音频方面的基本知识,第三需要试听语言中声画关系的理解,第四影视特效使用到软件After Effects 、Audition等,利用软件进行视音频特效的制作与合成,软件涉及到的命令和菜单也是非常繁多的。

作为一门实用的技能来说,知识性的内容是基础,是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却不是学习的目标,所以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考虑到工作中的实用性而选择有用的有启发性的内容重点教授,教学内容是经过科学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设计多个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提炼典型工作场景。在每个项目中都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过程,不以传统的章节和软件学习为授课主线。以真实的实例和项目为载体,以软件为工具,让软件为实例、为项目、为技能服务。在实训项目中,通过小的实例,如:飞舞的飘带、运动的气泡、动态背景的制作等有效地强化课程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再结合项目,如: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宣传片片头制作、微电影片头制作等与实际应用对应的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这些小实例、项目的制作,将软件的应用贯穿在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习始终围绕项目的实现展开,提高了软件学习的效率,将知识点进行序化,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引入,符合认知规律和行动导向的原则,体现项目系统化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这一重大特点,采取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方式,达不到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本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认知规律入手,采用案例分析来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法:合理安排教程,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优秀的影视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并模仿优秀影视作品的制作,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

发现法:以实际问题为例,给出多种不同的特效合成结果,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特效应用的技巧。

实践法:通过实训操作,让同学们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便于在工作中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

强化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制作复杂的特效效果,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教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们在掌握操作的基础上,又培养了他们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结束语

三本院校的《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改革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各院校应依据各自不同的优势组织实施,在改革过程中,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同时,不断创新,使课程建设更适合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海芳. 《影视后期》课程教学思考与教学改革.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11.06 第30 卷第二期 总第70 期

[2]周鹏程.After Effects影视特效合成“项目教学法”应用探讨.信息与电脑.计算机教学信息化.2011.10

[3]彭吉象.当代数字技术与中国影视教育.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1 年第1 期总第118 期

[4]李传忠,孙勇刚.音频编辑软件Adobe Audition 3.0 从入门到提高(3)―单轨编辑和音频效果处理[J].音响技术,2010(6)

上一篇:浅谈药学专业文献检索课教学实习改革 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条件及答题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