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时间:2022-10-15 01:58:47

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摘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多年来,我校秉承“学校工厂合一、教学生产并重”的办学传统,高度重视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并以创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组织机构为基本保障;以学生到企业参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主要内容;以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以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为实践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关键词: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223-02

1 校外实习基地的地位和作用

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其中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大类。校内实习基地方便易行,但可以提供实习的种类很少。学生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必须到生产第一线才能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获得交叉渗透的效果。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对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应用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树立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一线人才的目标理念,树立面向应用,依托行业办学的建设理念,树立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为此,我校在积极发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广泛邀请企业专家和行业人士参与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将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企业育人理念及市场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制定既符合企业人才需求,又能促进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

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精神

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充分考虑了企业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并且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贴近了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可以锻炼学生的自立、自学、动手、沟通和执行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熏陶下,有助于学生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树立学生敬业爱岗、与人合作的职业道德。

1.3 引进企业资源,共享合作,实现双赢

积极引进企业资源,探索校企共建、共管机制,逐步建立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样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获得实习工作岗位,企业则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师资培训员工,达到校企资源共享。同时鼓励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担企业科研课题,参与技术攻关、项目推广等方面的合作,用高质量的教学促进科学研究上水平,不断将科研最新成果、专业前沿知识融于教学之中,占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拓宽合作渠道,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实践教学。

1.4 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学生就业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针对学校自身办学定位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不断制定和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教学、生产、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实习促就业,有效的拓宽了就业渠道。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学校历年来就业率高达97%以上。

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

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形成亮点,以抓课题为重点,通过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实现双赢。加大与企业共同建立研发机构的力度,共建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并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参与以企业为核心、学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

2.1 充分发挥了校企专业指导与教学合作委员会的作用

目前,我院所有专业都有一个专业指导与教学合作委员会,委员中除了各个高校的博导、教授之外,还有来自于企业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会议,进行交流、咨询。通过交流,明确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摸清相关专业的岗位群,以及各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知识等,根据企业提供的第一手信息适当调整了教学培养计划、更新了教学内容,更好的满足了企业的需要,做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学生。

2.2 走访企业,进行调研,促进本科新专业的建设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各二级学院(系)重视专业的调研工作,在专业设置上紧密结合地方、行业发展规划,既考虑到岗位针对性,又兼顾到超前性。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通过对社会和行业的背景调查,依据企业现有岗位(岗位群)、预期岗位(岗位群),确定相关专业的岗位职责、任务,同时也深入分析了构建人才知识、能力的结构框架。近年来,各院系定期走访了多家企业,了解他们对我校各专业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并就专业的定位、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有效地推动了本科新专业的建设。

2.3以校企双向参与为途径,完善课程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保证了高校教学培养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一致性,同时根据行业岗位能力要求,建立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就业岗位要求、结构合理、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共同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以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在开展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和重组,建立增强人才培养的整体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各专业在确定培养定位、知识与能力结构等方面适应社会与行业的需求,同时还使得教学评价有了可靠的落脚点和定位。

2.4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使我院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根据企业和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紧密结合市场对知识的需求,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并且根据校外实习基地发展的需要,我们重新修订了实践教学文件,调整了大纲内容,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改革了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和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指导,明确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细化了学生技能培训项目,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近几年我校学生在各类科研创新、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来看,我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2.5 校企合作,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广纳贤才,聘请社会各界专家、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特别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专家,能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精神带到学校,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从中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对专职教师建立了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实践锻炼,是他们既是理论的行家也是具有极强动手能力的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者。

我校每年选派多名青年教师分别到上海自动化设计研究所、上海成套设计研究所等单位挂职锻炼一年,提高他们的技术应用和科研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目前这些青年教师都已经以招标形式参与到这些企业的科研项目中。

2.6 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共建实验室项目的建设

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模式,是我校积极推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借助企业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结合学校的人才优势,共同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同时也可提升公司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几年,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部分企业已分别在我校各院(系)设立了专业实验室,极大的促进了我校实验教学的发展,通过实验室的共建也促进了校企产学研的合作,加速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换力度,同时,学生通过在专业实验室的专项技能培养,掌握了企业急需的专业技能,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减去了企业需要对上岗员工进行培训的环节,节约了生产成本,校企合作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

2.7 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我校的实习体系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四个方面,虽然每个方面的侧重点不同、要求不同、内容不通,但它们的共同之处是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中去,通过与企业的具体工作环境接触,在实践中检验、应用所学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生存、发展、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竞争力、适应力。

学校注重实习教学的实践应用性,以毕业设计为例,学校鼓励学生毕业设计课题与生产科研密切结合,尽可能的使学生到工厂、企业,研究所真刀真枪地完成毕业设计。一方面将学院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到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中,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合作,由教师和企业的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应用能力。每年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中具有生产或科研项目背景的达百分之八十左右,毕业设计结合生产科研选题,使学生直接参与生产、科研工作,为学生毕业后独立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 结语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是培养高质量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迫切要求,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只有抓实抓牢实习基地建设,继续深化实习教学改革,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技术应用本科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

上一篇: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分析 下一篇:化学探究式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