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意境 体悟情感

时间:2022-10-15 01:30:14

深入意境 体悟情感

摘 要:新课程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检教学,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此浅论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教学。

关键词:文学;情感;体验;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逐渐开始自由舒展自己的教学个性,开

始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虚、闹、杂、碎、偏。反观当下的文学作品教学,我觉得有很多情况都是这样:教师的对作品的情感体悟取代了学生的情感体悟,

把原本需要学生亲自去感悟的美文讲成了死气沉沉、活力全无的课文。

基于这种认识,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开始思考如何实现“本色”的文学作品教学。很欣赏一位著名特级教师的话:“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看语文,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由此我领悟到本色的文学作品应该能让学生徜徉在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中,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心灵,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作者的情感和体验,在作者营造的意境中放飞心灵。

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饱含作者的情感。“情因境而生”,体悟情感是在教师循序渐进引导后学生所达到的一种深度。情感把握是一种心理过程,《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怎样才能情动于中,那就要依托意境的生发了。意境就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而艺术境界丰富多彩,有苍凉沉郁的、热烈崇高的、平淡静穆的。每一种境界都是由景而得来的,这就不得不对景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领会诗歌或散文的形象与情感。

一、引入情景,激感

中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要将学生带入作者的世界里,得先激发他们对作者的兴趣,有想了解的

冲动。

1.开篇背景,引发思考

背景是作者写作的原因,作家所处的时代纷纭复杂,当时的社会现实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或豪迈、喜悦或悲愤等。如杜甫的《春望》是在作者被叛军俘虏八个月之后所作的,看到皇城长安满目的残破代替了昔日的繁华。此时可把一些断壁颓垣、残破不堪的画面和金碧辉煌、高大巍峨的画面同时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视觉感受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从而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描绘长安城的颓废景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此情此景。

2.创设形象画面,细致引入

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是作家创作的源泉,没有了这些,文章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了解作家创作的动机,便可知晓作家情感的脉搏。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诗人回国六年后再回到康桥时所写的,当时的祖国并没有作者想象中那么美好,国家积贫积弱,与在英国生活的情形有天壤之别,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得作者油然想到了康桥,想到了在那里度过的美好时光,那里有理想、朋友、爱人、事业。由此就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康桥是如何的美丽才能强烈地吸引了作者呢?通过反复朗读,诗中一系列美丽的画面,如“金柳的艳影”“水底的青荇”等如诗如画的景致,就会在学生脑海中一一呈现。此时学生就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进而与诗人产生共鸣。

二、深入探究,情境相生

情感具有真挚性,不是东施效颦般的“无病”,它与作家情感虚实相生。刘勰赞赏诗人“为情而造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想象画面的延伸是情感认知的一个重要阶段。情感是艺术创作之根本,是艺术灵气之所在。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其中“金柳的艳影”代表着对康桥的眷恋和梦幻,“水底的青荇”象征着对康桥的神往和情思,“潭中的彩虹”喻指作者的理想、现实和追求,这些特殊意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怀念、神往以及无法实现后的惆怅、哀怨以致无法自拔的情感。这便是诗人勾画形象所包含的情感,了解到这点,也就能悟出意境的实质,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三、教与学共鸣,达到情感升华

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在反复体味中,感悟到真实之所在,朗读在教学中必不可少,反复吟咏能使学生自然咀嚼出其中的韵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是学生。教师要激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从而达到实现学生情感升华的目的。如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背影》,看似平淡叙事背后,是珍贵的人间真情。当学生沉浸在“惦记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的情感中逐步深入时,自然想到平日里家庭长辈对自己的体贴关心时,便能体悟到父亲对儿子深沉而细腻的爱,儿子对父亲深切而真挚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升华尊敬长辈的情感,从中可学到优秀的品德,净化自己的心灵,发扬良善,树立远大而崇高的志向。

语文教学要在意境中体悟情感,教师要先期进行情感投入,

进而引导学生掌握情感,体悟人生。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投入生活中,观察和积累生活,这样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杨青.小议中学文学作品教学的“情感体验”[J].中学语文,

2007(1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溪河镇初级中学)

上一篇:初中英语兴趣教学法探究 下一篇:浅谈审题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