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时间:2022-10-15 01:03:51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各大高校学生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恐惧心理,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消除此种尽量障碍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和改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主讲教材;教学方式

0 引言

对于各大高校来说,随着电类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电子技术基础也成为各大高校中全体在校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不论是否是电类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此类课程,它严然成为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当然不同类型专业学习侧重点是不同的。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原理非常多,所以大多数学生对此很头痛,认为该课程既重要又难学。本文针对此种情况,从主讲教材的选用、主要课程内容选取、讲解的侧重点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剖析,以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1 主讲教材的选用

首先提到的是教材的选取问题,通过对各大高校该课程教学的调研发现,主要有两种教材用的比较多,其中一个是清华出版社出版的由华成英,童诗白所编写的,另一个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康华光主编的教材。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发现清华出版社的教材偏重于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而且非常详细,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主要侧重于知识轮廓的构建和分析,内容较为浅显。由此选康华光版的教材作为主讲教材,而童诗白版的则作为备选教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知识面。

2 教学内容的取舍

由于该课程共分为模拟部分和数学部分即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个部分。何谓模电和数电?首先这两门课程都是电路,只是处理信号不同,若处理的是模拟信号,则为模拟电路,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为数字电路。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就分为两个方面。

2.1 模拟部分内容的选用

既然是电路,处理的一定是电信号,而电信号又分之为电压、电流和频率,随时间变化是连续的电压、电流信号称之为模拟电压和电流,模拟电路即是处理此种信号的电路。

在模拟电路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压和电流放大电路,这也是模拟电路的核心部分。而放大电路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电路组成,其中一种是由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而另一种是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除此之外,所有的电路都需要电源且大部分为直流电源,但现实生活中的电源,由于发电厂的原因大多为交流电源,所以还需要交流转换为直流的直流稳压电源,这也是模拟电路的另一重要内容。

从历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可以看出,放大器的设计和直流电源的设计也是历年大赛的必选内容,这也从另一角度突出了模拟电路中放大电路和直流电源的重要性。

因此,模拟电路中重点选取放大电路和电源作为主讲和学生必学的内容。不过这也是大部分学生所头痛的地方,普遍对模拟电路部分束手无策。

2.2 数字部分内容的取舍

数字电路是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这也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该部分较为简单,学生易于接受。

主要内容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其中较为麻烦的是与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部分:时序逻辑电路。

因此该部分内容的选用问题重点是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部分。

3 教学方式的探讨与改进

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首先从模拟部分入手,由于主要内容是放大电路,所以将其作为突破口,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以及电子设计大赛的影响力,使学生认识到模拟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再讲解放大部分的难点即分立之件组成的放大电路的分析,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三极管、场效应管组成的放大电路类型的分析判别方法,二是重点内容即此种放大电路如何分析,其分析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静态电路的分析,关键在于直流通路的理解和画此电路的技巧掌握问题;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即微变等效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绘制交流通路,其二是三极管、场效应管本身的小信号模型,三就是放大参数的计算问题。

而放大电路另一重点是集成芯片组成的放大电路的分析,这是在实际工程上必定会用到的,但却是较易掌握的一点,只要学生深刻理解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即可。

由此可知,只要学生能掌握以上两种类型电路的分析步骤和方法,而至于三极管、场效应管内部的结构这个难点不需过多的关注,自然模拟部分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必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次是数字部分,该部分主要内容是两种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最重要的是分析过程,由于其本身较为简单及篇幅原因,不在此多述。

4 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改掉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想提高学习效率,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一定要内心愿意学才行,只有这样才会有学习效率,不能被动学习;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学习的主动性和交流,这个交流包括师生、学生之间、学生与网络等的交流,不懂就问,则学习效率必定显而易见。

5 结束语

鉴于学生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畏惧心理,本文从该课程的教材选用,内容的取舍以及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等角度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讨论,从中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方法,经过多次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看出,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当然,由于笔者的水平问题,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现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肖丽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09(04).

[2]肖丽萍.高职《模拟电路》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2011(09).

[3]韦忠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08(07).

[4]李战胜.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05).

[5]李战胜.紧抓电子设计竞赛的契机以促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2(03).

上一篇:正视大学生择业心理困境 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 下一篇:计算机辅助统计过程控制(SPC)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