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治

时间:2022-10-15 01:02:04

【摘 要】目的:布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科学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畜牧部门等密切配合,齐心协力,落实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充分发动宣传和组织群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布病防治的认知水平,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和配合防治工作,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目前,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早发现、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日益蔓延流行的布病疫情必将得到有效遏制。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62-01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以下简称布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布鲁菌病分布广泛,危害性非常大,其传播流行使世界各地经济受损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对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极其重要。

1 布病的流行过程

1.1 传染源,牛、羊、猪、鹿、犬等病畜为主要传染源,其中羊是国内主要传染源。病畜易早期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具传染性。病原菌存于病畜皮毛、胎盘、羊水、尿液中,乳汁中排菌卡达数月至数年。人传人虽有可能,但极少发生,人的布病来自于畜间。

1.2 传染途径,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羊肉、内脏而受染。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

1.3 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多发生于春末夏初或夏秋之间。

1.4 布病的传播因子有病畜流产物、病畜的乳、肉、内脏;皮毛;水;土壤、尘埃。

2 布病的临床表现

2.1 发热,热前多伴寒战畏寒。高热患者意识清晰,部分还可以下床活动,而热退后症状恶化,抑郁寡欢,软弱无力。

2.2 多汗为本病的突出症状之一,每于夜间或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也有患者发热不高或处于发热间歇期仍多汗。汗味酸臭。盛汗后多数感软弱无力,甚至可因大汗虚脱。

2.3 乏力,大多数患者有这一症状,俗称“懒汉病”。

2.4 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病变主要累及大关节,如髋、肩、膝等,单个或多个,非对称性,局部红肿。肌肉痛,尤其下肢肌,重者呈痉挛性痛。

2.5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因炎及附睾炎引起肿痛是男性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多为单侧。女性患者可有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及肿痛。但人类引起流产者少。

2.6 其次还可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以及皮疹。

3 布病的治疗及治疗原则

3.1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可用退热剂等对症治疗

3.2 抗菌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常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亦可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3.3 慢性期治疗

抗菌治疗: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例治疗多采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用法同急性期,部分病例需要2-3个疗程的治疗。

3.4 并发症治疗

3.4.1 合并炎病例抗菌治疗同上,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3.4.2 合并脑膜炎病例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

3.4.3 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其他器官或组织脓肿病例,在上述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

3.5 特殊人群治疗

3.5.1 儿童:可使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8岁以上儿童治疗药物选择同成年人。

3.5.2 孕妇:可使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妊娠12周内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

4 布鲁菌病的防控措施

4.1 切断传播途径 ,在接羔或处理流产物时,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口罩、乳胶手套、橡皮围裙,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流产物要深埋或焚烧。

4.2 圈舍要经常清扫、消毒,起圈时戴口罩,牲畜粪便存放要远离水源。

4.3 不喝生奶,不吃未煮熟的动物内脏和肉。

4.4 牲畜饮用水与人饮用水水具分开,严禁人畜混用。

近年来,由于布鲁菌病的频繁流行,布鲁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涉及人类,动物和生态三个主体,因此,对布鲁菌病的预防和控制,通常采取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的策略。布菌的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布病防治要贯彻以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和培育健康畜群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只有控制和消灭畜间布鲁菌病,才能防止人间布鲁菌病的发生,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布病的目的;在动物和生态两主体不能完全控制的情况下,要达到控制人类布鲁菌病的流行,主要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早发现、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日益蔓延流行的布病疫情必将得到有效遏制。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17号

上一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 下一篇: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