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县布鲁氏菌病检测分析

时间:2022-09-01 12:26:48

清徐县布鲁氏菌病检测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清徐县重点职业人群布鲁氏菌感染情况以及时发现疫情,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采血实验室检查的方法,用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反应初筛,对重点职业的从业人员278例进行布鲁氏菌血清抗体检验。结果 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79%,布鲁氏菌病感染者5例,查出患者5例。结论 建议今后持续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监测防控,开展全民特别是重点职业人群的布鲁氏菌病表现形式、危害性、预防知识等方向的教育;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识别能力,早发现、早治疗、严防布鲁氏菌病从输入性转为地方性,达到控制布鲁氏菌病流行的目的。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检测;分析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2类传染病。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布病。布病不仅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影响畜牧业发展。

布鲁氏菌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160个国家中有123个国家有布鲁氏菌病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我县共有九个乡镇,188个行政村,人口总数33万余人,城镇人口4.13万人,农村人口28.87万人,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我县布病的流行状况和全国基本一致。60年代开始布病呈散布发生,70年代布病发病较多,80年代中期布病流行基本得到控制,1985年无一例布病发生,1986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县畜牧业迅猛发展,牲畜交易活跃,家畜流动频繁,布病疫情在我县回升和扩大蔓延,发病人数逐步增多,发病范围逐渐扩大,为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系统分析监测资料,预测布病发生趋势,为制定布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疾病控制中心开展了新一轮布病验测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选择四个乡镇16个村,每个村监测80人,共计1280人,每村采血至少15人,共计278人,检测对象主要是7-60岁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人员(包括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

1.2 采样方法 抽取调查对象静脉血5ml,经过离心处理后,将取得的血清进行检验。

1.3 材料 使用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生产的布鲁氏菌虎红平板试验抗原、试菌凝集反应布鲁氏菌菌液。

1.4 筛查方法 所有待测血清先用布鲁氏虎红平板凝集反应,具体操作按国标文献方法进行,在观测4min内,直接肉眼判定结果,对于出现任何程度(+-#)的凝集均判为阳性,对检测出的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者,进一步做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标准是将SAT浓度1:100(++)以上者判为阳性。如果对这部分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持续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等症状,并且影响检测发现肝、脾、淋巴结和肿大者,即可确诊为布鲁氏菌病患者。

2 分 析

流行病学监测1280人,对278人分别做了虎红和布病血清学检查确诊5例病人,检测项目分析,见表1、表2。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本次流行病学监测1290人,对278人分别做了虎红和布病血清学检验,确诊5人,发病率1.61/10万。通过检测可见,我县的畜牧业发达,许多村把养殖业当作致富之路,群众对布病的防治知识较缺乏,畜间检疫和免疫的综合防治措施又相对薄弱,导致布病疫情居高不下。羊、牛、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布病易感人群主要集中在牧业、畜产品收购、屠宰及乳制品加工销售等方面,患者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60岁,这与该人群是主要劳动力,从事屠宰、饲养等劳动,与家畜及畜产品接触机会较多有关。流调发现患者大多有与生羊及羊肉制品有接触史,说明在我县生羊及羊肉制品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但不排除牛、猪等畜牲的传染。

3.2 建议

3.2.1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牲畜的集市交易频繁,流动范围加大,应加强对牲畜交易、养殖、屠宰、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加强基础免疫工作,逐步实现集中、定点屠宰,从宰前、宰中进行检疫。对病害牲畜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检出的病畜,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之。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皮毛消毒后还应放置三个月以上,方准其运出疫区。病、健畜分群分区放牧,病畜用过的牧场需经三个月自然净化后才能供健康畜使用。

3.2.2 坚持科学的治疗原则 ①早治疗。诊断一经确立,立即给予治疗,以防疾病向慢性发展;②联合用药,剂量足,疗程够。一般联合两种抗菌药,连用2-3个疗程;③中医结合。中医包括蒙医、藏医和汉医;④综合治疗。以药为主,佐以支持疗法,以提高患者抵抗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3 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布病常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防控意识。做好高危人群的劳动保护并定期进行体检,加强对畜产品的卫生监督,禁食病畜肉及乳品。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推广以“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3.2.4 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对布病病情的鉴别能力,对一些患者的调查发现由于布病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性肝炎、结核、流行性感冒及各种骨关节病相混淆,一些临床医生,甚至省市三甲医院也产生误诊,使患者花费了大量金钱,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又延误了对疫情的调查和控制。因此建议从事牲畜养殖、屠宰、加工贸易的患者,在发现有与布病相似的病症时,首先到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布病检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2.5 预防接种,对疫区内高危人群(包括职业人群及非职业人群)予以104M苗免疫;对健康畜或畜群进行预防接种:牛应以S19免疫,羊应以S2苗免疫,因对猪无合适疫苗应注意观察。

参考文献

[1] 《环境卫生学》姚志麒,主编.

[2] 《流行病学》杨绍基,任红主编.

[3] 《布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班讲义》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多发骨关节损伤的救治和护理 下一篇:新生儿先天性梅毒4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