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则材料的审题方法

时间:2022-10-15 12:30:54

多则材料的审题方法

多则材料的作文,因为容量大、组合关系复杂等特点,较之单一材料的作文,学生在审题上的难度,要大得多。

一、求同存异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的情况,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而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最佳立意所在。例如:

①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朱熹

②良心:善良的心地,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 ――词典解释

③修正药,良心药,放心药。――修正药业广告词

④我们需要良心!――2013年3・15消费者维权日口号

四句话,四个小材料都围绕着“良心”这一话题,那么审题立意就非常明显,围绕“良心”话题而作文就可以了。

二、求异存同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内涵相反、构成鲜明对比关系的情况,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而相异点就是材料作文的立意所在。例如: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第一则材料讲:只有按照自己坚定的信念,才能走好人生之路;第二则材料讲:只有向别人虚心求教,才能走好人生之路。看似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但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很合理。因此,区别内涵相反、构成鲜明对比关系的材料,最佳的立意就是把它们两个相异的观点结合起来,即二者兼顾。

最佳立意:

①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②既要有坚定的信念,又要有虚心的精神,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③成功既需要坚定的信念,又需要虚心的精神。

④成功既需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需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

普通立意:

①成功需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

②成功需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

三、辩证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互对立、且各则材料的观点都有道理却又不完全正确的情况,对这类材料,不能简单地肯定某则材料的观点,或否定某则材料的观点,而应作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作为作文的观点。论述时突出一个方面,不能平均使用笔墨。例如:

①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②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思路点拨:表面上看两则材料是决然相反的关系,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两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前者强调的是在有了较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时不能重复自己或别人,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艺术生命也就会终结,这种重复是可耻的抄袭;而后者强调的是必须夯实基础,要勤学苦练基本功。所以两者并不矛盾,故最佳立意方向:分析如何处理好“重复”与“创新”的关系。

四、综合分析法

有的多则材料,各则材料的内涵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却都有片面的一面,如果偏于一点立论,文章势必片面而缺乏说服力。对这类材料就要用综合分析法,将各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例如:

①《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②《圣经・旧约・申命记》第19篇,摩西受上帝之命,成为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人的领袖。他法令:“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③《新约》中则有这样的记载:耶稣教导门徒说:“你们听有说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走你的里衣,连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不可推辞。”

思路点拨:题中材料分别来自东方和西方,谈论的共同话题是“怎样面对来自别人的伤害”。孔子的话要点在于:“以直报怨”,指用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旧约》的话要点在于:对来自别人的伤害,应该进行报复;《新约》的话要点在于:要以宽恕的心,对待伤害。具体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亦可将上述两到三个角度进行辩证分析,针对“怎样面对来自别人的伤害”这一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也要“返璞归真” 下一篇:议论文中引述事例有三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