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提高名著阅读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5 12:08:13

刍议如何提高名著阅读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093-01

加强名著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

一、要求学生了解作者背景,理清故事情节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上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入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自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阅读时合理安排,形成习惯

1.老师要对新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做到心中有数,分年级落实好。鼓励学生自愿购买名著或以班为单位到图书馆借书阅读。对考纲中的12部名著,要求学生尽可能在初一、初二读完。要求初三阅读的《格列佛游记》可放到初一提前阅读,教科书《名著导读》中没有而考纲中有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也放到初一阅读,《水浒》可放到初二提前阅读。

2.布置适当的阅读量,合理安排好阅读的密度和时间。七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进行阅读;八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30~40分钟阅读;九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20分钟左右阅读回顾精彩片段,包括12部名著;寒暑假可尽量多安排一些。同时,七八年级每周可安排一节课阅读或点评名著课。

3.加强督促检查,促使习惯的形成。我主要通过定期开展故事会和定期检查读书笔记进行。为督促学生读名著,平时要求学生在课前5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或介绍一个自己喜爱的人物等,这样既可达到检查的目的,又可加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扩大信息与思维的量。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既可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又可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每星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两次;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三、阅读要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七年级上有居里夫人《我的信念》,想知道居里夫人更多的故事吗?那么就看一下《居里夫人传》;七下有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想知道英子最后的结局吗?那么就看一下《城南旧事》;八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个高傲的法国人,为何对落后、愚昧的旧中国抱有极大的同情?那就看一下《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吧;八下的《列夫托尔斯泰》,想知道托尔斯泰为何以82岁高龄从家中出走,在寒冷的路途,在一个无名小站渡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天?看一下他的《复活》吧等等。这一环节的要点就是:浅读即可,了解大概,从书中找到问题答案,先让学生能打开书。每周留一节课(两周一次也行),鼓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专门在课堂上交流,使同学们都能够参与到名著的话题中来。在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记法。对于一些长篇的古代小说,读时有一些字句常半懂不懂,教师可让学生忽略它,不要因此停滞,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学生阅读的心路流程,从而获得对名著的整体感知。长篇小说,无论是人物、情节、环境都错综复杂,能把握住其中的一个局部,有所了解就好,能进行点探讨更好。1.概括来说,看书中的人物、看书中的故事、看小说的章节、看章节的题目等等。2.具体方式上,有写读后感、心得、写随笔、写旁批、办手抄报、制作课件等等。

总之,阅读名著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能力。但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因为看不到阅读的近期效应而轻视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了,阅读量增加了,视野拓宽了,能力自然会提高,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下一篇:关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留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