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技术性贸易壁垒

时间:2022-10-14 11:57:17

浅议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数量限制的取消和关税的降低,WTO成员国,已逐步放弃通过限制进口数量和征收高关税为本国产品提供保护。再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技术和卫生要求将作为贸易壁垒重要的保护手段,而技术壁垒将成为保护贸易的主要手段。WTO的《TBT协议》承认为了合法目标可以采取技术性贸易保护壁垒。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情况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lm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是一国或地域组织为维护国家安全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安全和健康,保护动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地区市场产生影响。TBT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TBT主要指WTO[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TBT主要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标准[SPS]及其它任何对贸易生产影响的技术措施。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基本特征

1.广泛性。技术壁垒即将扩展到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无处不在。

2.形式上的合法性。由于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关于技术壁垒的统一立法,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大多由国内立法规定,这些法规是要求进口商强制遵守。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4.形式的复杂灵活。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管理改进,各国所制定的标准愈加精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在技术规定和标准设计费尽心机,不断的变换花样。

5.争议性强。各国的工业化程度和技术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各国制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在对外贸易中各国都坚持自己的技术标准和法规。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影响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境外产品的大量进入可能对境内相关产业造成冲击,致使市场均衡被破坏。

(2)调控经济贸易利益、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采取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采用国际标准和取得国际认证,是调整优化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的重要手段,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提升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根据。WTO的《技术贸易壁垒协议》相关条款的实施也有助于规范各国的技术贸易壁垒,从而为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壁垒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另方面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新的空间,成为国际贸易投资的新增长亮点。

(4)不断提高的检疫标准和包装设计标准,促使各国要不断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及安全性能,这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有积极作用。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消极影响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引发了众多的国际贸易纠纷,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及其在纵深范围的扩大日益对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双边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争端更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使受限国出口贸易增长遭受极大的影响。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加剧了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不公平。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性标准和技术法规,限制其进入本国市场。此举势必导致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不公平日趋加剧。

四、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

1.从政府宏观角度看,我们应采取的策略:

(1)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的,所以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WTO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

(2)根据《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第11条的规定,各成员方有义务向其他成员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拟订技术法规、建立标准化机构、合格评定等方面的技术援助。我国应该加强与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互认证制度,从而降低贸易成本。

(3)在现有国际标准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国的标准体系。

(4)积极展开“合纵”外交。团结第三世界的国家同时拒绝接受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各种条约。

(5)要熟悉WTO规则及相关法律和各种国际贸易条约及国际惯例,并以之为斗争的武器。

(6)在抓紧制订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挑战的措施的同时,要从我国的长远利益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认真拟订对内进行改革的政策,实施“以开放促改革”的战略。

(7)加强宣传工作,提高“标准”意识以及采用“标准”的紧迫感。

(8)运用宏观调控手段,鼓励企业及各产业部门采用国际标准。

2.企业微观角度的策略:

(1)制订长远的企业战略计划,从传统的数量扩张转到质量提高上来。

(2)积极参加各种标准认证,争取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国际认证具有自愿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积极参与国家的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建立起保护自己的盾牌。

上一篇:基于宏观经济与我国国债对经济运行研究 下一篇:奢侈品入侵,中国应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