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河北省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10-14 11:46:49

金融危机下河北省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路径选择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河北省民营经济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家族管理问题、企业文化欠缺、融资问题、政策限制问题等等。因此,在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河北省民营经济应制定新的发展策略,以适应新的变化。

关键词:金融危机;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78年到1987年的起步阶段,民营企业开始茁壮成长;1988年到1991年,民营经济的徘徊发展阶段;1992年到2001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以后,民营企业的全民发展阶段。河北省民营企业的历程也大致与上述阶段同步。省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末,全省民营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8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快2.0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9%,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全省民营经济出口总额145.8亿美元,增长55.7%,增速同比加快8.3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7%,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缴税金997.9亿元,增长33.4%,增速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截至2008年末,全省民营经济共吸纳就业人员1327.7万人,增长3.8%。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35727.9亿元,增长22.0%;创造利润4246.2亿元,增长12.0%。但是,必须看到,在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发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如家族管理问题、企业文化欠缺问题、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观念问题、融资问题、国际化问题、政策限制问题等等。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河北省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一、创新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手大胆地发展河北省民营经济

加快河北省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大力推进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平等竞争。长期以来,我国在资源分配上,一直遵循着所有制性质有别、区别对待的原则,为了维护国家的所有者权益,政府通过行政权力来限制稀缺资源流入非国有企业,这种传统观念,不仅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且也违背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原则,使得稀缺资源不能流向最有效率的部门和企业,最终降低了整体经济运行的效率。如能否由民营企业将天然气引入廊坊市居民户,当初在这个问题上,全市各界争论不休,全国也未曾有先例,廊坊市委、市政府认为,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谁做得更好就由谁办,果断采取措施由民营企业来办,开全省乃至全国之先例。实践证明,这一做法百姓满意,地方受益,得到了广泛赞誉,目前全国有50多个城市效法廊坊的做法。解放思想,要破除国有经济比重必须占绝对优势的旧观念,民营经济等企业的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必将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活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如在金融方面,要选择那些新兴的、成长性的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服务方面要更新观念,改变过去金融服务仅仅是发放贷款的服务范围,金融部门要尽力利用信息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银企对账、股市行情、国际金融信息等金融信息终端服务。解放思想,同等对待各种性质的资本,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城乡道路、交通、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建设,消除由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的羁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创新方式――促进民营资本与外资的结合,提升河北省民营经济的整体水平

河北省处于中部地区,我国的中部地区应将以降低成本、优惠政策等吸引外资的竞争方式改为用低成本生产组织能力和先进的技术嫁接方式提高竞争能力。一个地区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形成将会有选择地吸收相关外资企业进入,形成内外结合紧密的投入产出关系,这样有利于加强民营企业对外资的吸收,较大程度地提升民营企业的整体水平,从而发挥河北省民营经济的较强的竞争优势。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化问题日益提上日程,从目前来看,政府的相关政策主要关注国有大企业的国际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外国政府对中国国有企业的能源投资非常警惕,在这种背景下,由民营企业作先导可能是一条重要的战略思路。因此,政府应给予民营经济的国际化以支持,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改革管理体制,把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三、创新模式――转变家族管理的旧模式,探索河北省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新模式

家族管理是一种经验式管理,决策不科学;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经常是家庭内部人员或者亲戚,这样就容易产生矛盾,内部产权不清晰,使得整个企业的管理发生混乱,难以形成合理的权利运作机制,导致管理成本加大,企业利润下滑;家族化管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任人唯亲,不能吸引优秀人才。由于成员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大权独揽必然造成效率低下。河北省民营企业应该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逐渐改革家族式的管理体制,逐步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突破业主制,建立规范的公司制,积聚生产要素,达到风险共担的目的。

四、创新文化――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河北省民营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以实现自身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产。民营企业应在经营活动中把人看作是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力量,要求在对“物”进行管理的同时,更加重视对人的管理。对于中小企业人员素质较差、流动性大等现实,企业应深谋远虑,构架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始终处于这种企业文化的氛围中。企业文化存在于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中。民营企业之所以短命,同客观环境有关系,例如有些短命的企业是因为钻政府对新办企业税收优惠的空子故意改名换姓的,但从总体上看,企业文化不够成熟及自身弱点是导致民营企业短命的主观原因。民营企业不要只顾攒钱而忽视文化建设,要把文化智力投资作为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重视管理人员的学习、员工培训、购买知识和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投资,善于通过文化建设把企业的经营理念转化为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营造和谐健康的企业氛围。

五、创新意识――政府部门摆正位置,树立服务意识,引导意识和监管意识,促进河北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往往是涉及利益时大家都插手,遇到困难时大家都回避,承担责任时大家都推诿。政府管理体制的真正转变最关键的是,要摆正政府的位置,做好监管者,做好公共事业的管理者。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应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相关政策,设置管理机构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布局上,应有宏观指导,在发展中,要给予支持和帮助。各级政府应将民营企业纳入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各项资金扶助范围,采取信息引导、技术引导与资金引导等一系列措施,运用各种政策组合与政策杠杆,帮助民营经济逐步摆脱盲目投资的倾向,引导民营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各级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积极为民营企业服好务,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及时发现民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排忧解难。同时,应当积极探索为民营经济提供规范化服务的新形式和新思路。

六、创新体制――保护私有产权,从政策支持转向制度保障,为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宽松的社会环境

为民营经济发展构架一个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环境至关重要,没有一个好的大环境,民营经济就不可能发展,目前河北省政府要想促进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仅给民营经济政策,给发展空间,而是要给民营经济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从产权制度上保护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都不受侵犯;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审批手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如近年来,廊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个私经济发展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廊坊市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2008年11月)等一系列政策,建立了廊坊市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举报中心等,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唐山市严格落实行政审批服务“一条绿色通道”制度,将“一站式”审批服务、超时默认制等切实落到实处;三是消除体制不公的现象。打破体制垄断,放开民营经济在法律未限制领域的市场准入。从立法环节来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经作为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下来,一些条文也写进了宪法,明确了私人财产与国有财产享有同等的权利,允许民营主体与其他市场主体一样享有国民待遇。在当前形势下,要认真清理歧视性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全国性的,不分所有制的权益保护的细则。要公平对待民营企业,使民营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一样平等地进入各个生产领域,平等地使用生产资料,真正做到不限发展速度、不限发展比例、不限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河北省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除上述内容之外,还有诸如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提升民营企业素质、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大力推进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河北省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迅速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新的实际,河北省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研究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以上述发展民营经济的路径为参考,促使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研究 下一篇:论人力资源保障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