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14 11:28:18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探究

摘要:结合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从高校学生工作传统管理的模式出发,表现的不足,提出对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学生工作创新模式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和保障条件。目标的创新带来理念、内容的创新;新的理念的引入,必然会在工作内容上进行调整;新的内容往往意味着新的工作方法的引入;而无论是理念、内容还是方式创新的推行,都依赖于制度化的保障 。

关键词: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3-0245-02

近年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很多高校都在异地建设了分校区、尤其是各地都建设了不少大学城, 出现了无围墙、一区多校、一校多区、大量学生集中住宿等新情况[1]。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基本沿用校、学院、班的直线管理式模式(在高职类院校一般是系部,其管理模式本质上一样的。),辅导员的管理模式基本是采取分散在各个学院, 在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 (总支 )副书记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传统方式(见图1)。

这种辅导员的管理模式在传统的学生工作环境下具有较好的优势。传统的学生工作环境是学校为庭院式校园, 校区单一, 学生个体属于某个固定的班级, 班级属于某个固定的学院, 学生工作以学院为单位,这种模式下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本学院的学生,工作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工作实践中也出现一些不足。主要表现:(1)辅导员的工作难以覆盖到所有的学生;(2)不同学院之间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差别较大;(3)辅导员之间的工作、人员等方面的交流不畅;(4)辅导员之间的工作相对独立, 不能形成一个整体以处理学生中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辅导员直线管理模式示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学生工作,要打破传统高校管理模式以理念创新为前提,以目标创新为基础,以内容创新为实际载体,以方式创新为依托和手段,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的新型学生创新模式。这五部分内容又是密不可分、相互交融又相互渗透的。目标的创新带来理念、内容的创新;新的理念的引入,必然会在工作内容上进行调整;新的内容往往意味着新的工作方法的引入;而无论是理念、内容还是方式创新的推行,都依赖于制度化的保障 。

一、学生工作创新模式的概念

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是一个由理念创新平台、目标创新平台、 内容创新平台、方式创新平台和制度创新平台五个基础平台构成的有机整体,打破了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的模式,弱化高校学生管理层层行政化。学生工作创新概念模型(见图2)。

二、学生工作创新模式的内涵

(一)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的前提。首先,从理论上弄清学生管理的教育属性是实现学生管理理念创新的起点。高等教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工作,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工作,而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弄清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育属性,重塑学校学生管理人员的教育意识,促使其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并以此作为实现学生管理人员管理理念创新的起点。其次,努力培养专业化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是实现学生管理人员管理理念创新的根本。高等学校应当开设高等教育行政专业,加强学生工作的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学生工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稳定的有专业依托的专业化学生工作队伍,这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思想现代化之根本。最后,规范学生管理程序,制约管理行为是实现学生工作管理理念创新的保障。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现代转变不能仅停留在思想观念层面,要向法律的层面转化,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来“固化”现代的学生管理理念。

(二)目标创新

目标创新是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的基础。从宏观层面来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和高校创新体系的一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高校学生工作要研究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首先要专业基础扎实;其次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学习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学生工作创新就是要通过人本化、科学化的管理,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从微观层面看,每个学校或者院系应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生工作目标,形成符合自己的目标创新体系。

(三)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是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的实体。要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学生工作内容首先,内容要有针对性,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际出发,针对性地选择内容进行教育。如针对研究生,可以开展高层次的学术性主题活动,如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等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心灵俱乐部、知心姐姐等交流性活动等。其次,内容要有特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效果,如党支部活动可以结合社会实践、结合同学们关心的实际问题开展。再次,要拓展学生工作内容的涉及面,要涉及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涵盖每一名学生。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创新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开展创新性的活动,二是赋予传统活动新的内涵,三是采取新颖的活动组织形式[2]。

(四)方式创新

方式创新是高校学生创新模式的依托。要结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创新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可以采取开放型的教育方法,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的教育手段代替单纯的说教方式。如“三下乡”社会实践、孤儿院服务、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自省、自励,在班级和学生团体管理方面让权给学生干部,既锻炼能力,又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可以引入现代管理方式,如目标管理方法、项目管理制等,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的保障。首先,要以育人为本的思想全面指导正式制度的建设。强调正式制度建设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实际工作中以身为人师自重,认清管理最终是为教书育人服务之事实,诚恳务实地以管理育人。其次,积极构建平衡合理的正式制度体系。具体到学生管理,考虑到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导”相对于“堵”显然更富吸引力。要在研究学生工作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合理、高效的学生工作制度,通过良好的制度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提升学生工作的效果。

三、学生工作创新模式建设

(一)学生工作创新模式建设的保障。(1)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一方面要提高各级领导,尤其是主管领导对学生工作创新的认识,领导要具备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前瞻意识和对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深刻理解,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有效的推动机制;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对学生工作系统的投入,从资金、场地、人员、设备各个方面给予学生工作最大力度的支持,保证学生日常工作和各项活动开展所需要的资金,保障学生文体活动所需要的场地和设备,保证辅导员按合理比例配置。(2)强化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学生工作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首先这支队伍本身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胆开拓,勇于争先。其次,要坚持学习,学生工作干部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能力素养。第三,各级部门和高校要为学生工作干部进修、深造、调研提供物质支持和各种条件,通过学习、调研和进修提高学生工作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工作体系建设需处理好的关系。(1)实际效果和形式创新的统一学生工作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更好的教育和管理效果,脱离了实际效果的创新像空中楼阁,徒有其表、华而不实,失去了创新的本质意义,因此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谈创新,定要注重实际效果和形式创新的统一。(2)日常工作和创新项目的统一创新的基础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奖、勤、贷、补工作,要在抓实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再思创新,将创新理念融人到日常工作中,更有效地推动日常工作。(3)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统一。

创新中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既要有全面创新的思路,又要重点突出。学生工作内容多、任务重,全面创新思路是好的,但很难实现,若是盲目地追求全面创新,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容易什么都做不好,所以学生工作创新要有计划地分步走,逐一突破,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全面创新。学生工作创新模式建设是一个系统问题。本文尝试从创新模型构建出发,分析了学生工作创新模式的五部分内容,探讨了学生工作创新模式建设过程中的保障措施和需要处理的关系,为今后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财栋.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王春良,高元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6).

上一篇:黑龙江省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运... 下一篇:基于经济理论的高校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