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

时间:2022-10-14 11:18:07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

(配合苏教版)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及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黑体字注音(4分)

ái’ái_____白雪 duō duō_____逼人

懵懵_____懂懂 踉踉_______跄跄

2.下列黑体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A.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B.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

C.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

D.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看到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一动不动。

B.熟悉的树,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D.他默默地想是哪位同学给他寄来这本书。这本畅销书可真难买哪!

4.用古诗文原句填空。(6分)

①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用名著中的人物填空。(4分)

①__________大战流沙河

②______________三顾茅庐

③__________智取生辰纲

④______________二进大观园

6.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0题。(12分)

枫叶礼赞

孟超

我爱枫叶,就因为她红得深浓,红得妍丽。

多少年来,每每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自然而然地萦回于三秋景色。而枫叶的不畏风霜侵凌,在萧瑟的秋林中,愈见其红,而且红得那么动人,就不能不使你心神向往。即使是春花意盛、暑气蒸腾的时令,一想到秋,也会首先想到枫叶,这绝不是偶然的。

重阳节过后,在北京来说,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诗人骚客,在这样的季节,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等到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然后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在这鲜艳的色彩中陶醉了,因而流连忘返了。有时还会即景遣兴吟一首七绝,把她比作青春女儿的酡颜。这种意境,固然也不为过;我却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我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来说,就是因为她红!

枫叶之可爱,还在她异于其他。别的叶儿过秋枯落,而她偏偏在这时候红得鲜妍,就是由于她耐得住风霜交加。她能经得起秋之摧残,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正是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丽。就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她。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街头夜晚,叫卖者常常喊着“萝卜赛梨”,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来尝尝;而且萝卜还有“红到心”的别号。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发红,还要等到剖开之后,经过检验才见分晓。这又哪里赶得上枫叶之红,她是那么显明,那么毫无掩盖地表现了自己的色彩,说她是敢于红,有气魄地红,也是应该的。

有人说:枫叶虽红,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喻离别,把枫叶比作血,当然这是随人的心情而兴感的。但从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枫叶,相反的如果把枫叶之红比作血,那就是说明她的确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以及竹的挺拔,梅的清香,或跟她同时,或继之而放,都是在耐寒冒冷中各具风貌。一想到枫叶,我也便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克服困难而挺拔直立的劳动者们,我觉得用枫叶的性格来比喻我们这时代的英雄人物也是毫无愧色的。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7.作者感受到枫叶的哪些特点而礼赞枫叶?(2分)

8.文章旨在礼赞枫叶,第五自然段为什么要提到吃萝卜的有关情况呢?(3分)

9.第七自然段中作者由枫叶联想到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枫叶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有哪些共同点呢?(3分)

10.《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这里的“枫叶”被比作“离人眼中血”。你认为这个比喻贴切吗?为什么?如果以“枫叶”为话题,让你拟写一个比喻句,你会把它比作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4题。(9分)

个园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的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腰、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1.通读全文,找出最能概括个园特点的一句话。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本文介绍个园时,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主要有哪些?(2分)

13.个园四季假山的特点各不相同,请你分别用一个字概括春和冬两季假山的特点。(2分)

春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是一篇说明文,但读来并不乏味,语言颇有特色。请你说明本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4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18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乙]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15.甲、乙两文都是选自柳宗元的《_________》。

(2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含义。(4分)

(1)影布石上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深林,穷回溪穷: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余为人,居是州是:_______________

(4)以其境过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总是要烙上作者思想的印记。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两文在抒感的方式上又有什么不同?

(4分)

三、综合与实践(15分)

班里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题为“汉字的魅力”。

19.假如你是主持人,请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4分)

20.请你为这次活动安排两个有创意的活动程序。(4分)

程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次班会有一项猜字谜游戏。你能揭出下面两个字谜的谜底吗?(4分)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打一字)谜底:_____

(2)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谜底:_________

22.在这次班会上,有一个辩论活动。辩论题为:

甲方:在电脑时代,汉字不是中国进入信息时代的瓶颈。

乙方:在电脑时代,汉字仍然会是中国进入信息时代的瓶颈。

你支持哪一方面观点?请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理由。(3分)

四、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次电视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做什么用的呢?”

那些嘉宾纷纷回答:

“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答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来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梯层显示灯。”

嘉宾们都显得有些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能想到这一点呢?”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想向别人介绍或说明些什么?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

一、1.皑皑咄咄měngměngliàngliàng2.B3.D4.①烽火连三月②尚思为国戍轮台③天涯若比邻④只缘身在最高层⑤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①猪八戒(八戒)②刘玄德(刘备)③吴用④刘姥姥6.略。(只要结构、修辞手法一致,意思连贯即可)

二、(一)7.答题要点:①枫叶红得深浓,红得妍丽。②枫叶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丽。③枫叶红而不孤独。8.对比。这是以萝卜红得不“透明”,来反衬枫叶的红得“显明”,红得“毫不掩盖”。9.①坦荡、率真,不遮掩。②经得起磨难,不折不挠。③团结一致,众志成城。10.略。(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理由充分,比喻贴切即可)

(二)11.“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12.空间。步入、绕过、转过、步下。13.趣、寒14.①善用修辞,语言形象。②多用短句,节奏明快。③语言精练,底蕴丰富。(答到1~2点即可)

(三)15.《永州八记》16.布:映穷:尽是:这以:因为17.①(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②却不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18.甲乙两文都流露出了作者被贬官后的苦闷和忧伤之情。但甲文写得较含蓄些,是借景抒情,用清冷的环境气氛来烘托作者内心的孤寂凄清。乙文则写得较直白,“自余为人”“恒惴栗”“倾壶而醉”无不直言自己被贬后的失落与沮丧,语言直白,不加掩饰。

三、19.略20.略21.①踵②告22.略

四、23.略

上一篇:寄钱 第52期 下一篇:沙漠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