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双效”课堂

时间:2022-10-14 10:57:22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双效”课堂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双效”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双效”课堂 理解

所谓“双效”课堂是指“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达到“双效”目标,是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下面我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谈谈自己对“双效”课堂的理解。

一、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另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的效果。其中有效教学时间是指课堂上除去学生一无所获的、白白浪费的时间后剩下的时间,这种时间主要用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有效性。教学效果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在师生交流互动的数学活动中,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情感培养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达到课堂教学预期目的。

二、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最佳的途径和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活动过程,追求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积极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双效”课堂需要高素质的数学教师

1.数学教师要提高对双效课堂的认识。双效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数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使自己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职业情感”等方面得到不断发展。

2.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清晰的数学教学思维。如课堂上哪些内容该教师讲,如何讲;哪些内容该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学习。在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中,只有数学教师通过清晰的教学思维,及时的捕捉信息、重组信息,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更生动、更精彩。

3.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活动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数学老师要熟练掌握有关的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数学课件的制作,课件演示,等等。

四、灵活运用“双效”课堂的基本操作程序

“双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1.创设情境。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问题情境要从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起来主动“摘果”。

2.自主探究。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没有主体的自由自主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教学。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必要时让学生围绕问题看书自学,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进行巡视,作个别指导,不要事事包办。

3.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的合作交流中,我让学生上台展示剪拼的成果,并说明剪法、排法及其道理。学生争相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时地评价别人。这样同学们相互质疑、相互激发,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建构知识。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教师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我在引导学生剪拼、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剪纸所沿的重要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我通过引导学生,继而提出了以下问题:谁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什么样的一条线段?由刚才的剪拼,你认为三角形的中位线会有什么样的性质?你是如何想的?怎样证明?你认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与先前所学定理结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它有哪方面的作用?

5.拓展运用。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创新中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

6.反思归纳。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认为你的学习有效吗?你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你准备怎么办?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反思能力。

以上六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六个环节可以灵活调节、变式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整合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这三种先进的学习理论,它以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为主轴,以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较好响应了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五、践行“双效”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实施“双效”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双效”课堂教学把学生真正放在了主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增多,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多。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能主动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

2.“双效”课堂使学困生找到了出路。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双效”课堂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平时不愿意说话、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活跃起来,教师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引导这部分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双效”课堂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是“双效”课堂的鲜明特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因此,“双效”课堂能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上一篇: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数学课堂中的探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