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确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时间:2022-10-14 10:07:08

艾滋病确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170-02

【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对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4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总结两组患者的心理特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确诊后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心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特点;心理干预;焦虑;抑郁

就目前而言,艾滋病还是一种致死性疾病,无法治愈。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正在加快,流行区域不断扩大,流行形势十分严峻。艾滋病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其在影响患者治疗的同时,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1]。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对20例艾滋病确诊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均符合美国CDC 1993年AIDS诊断标准,经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WB)确诊。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17~56岁,平均35.5±4.5岁,职业:农民21例,服务业9例,工人4例,无业3例,干部职员4例。传播途径:血液传播24例,性传播15例,针刺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传播途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艾滋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健康宣教:由于知识缺乏,加之对艾滋病的传染、预后及费用等问题的担心,可能会产生悲观、自卑、被遗弃等心理,甚至有报复社会的心理。向介绍患者及其家属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方法以及药品的副作用等。对家属进行用药、饮食、运动、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改善心境。告知患者抗病毒药物应用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使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

1.2.2 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主动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感受,获得患者的信任,针对患者的职业、性格、家庭背景、年龄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与痛苦,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2],使他们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治疗进展,帮助和鼓励家属用轻柔的技巧抚慰患者,增强患者和家属的感情交流,指导患者家属积极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主动参与护理活动,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减轻其心理压力。

1.2.3尊重患者隐私,提供心理支持:有许多艾滋病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不会太多,而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有限的人生价值。护士用诚恳的语言及精湛的技术对待患者,具有高度的护理道德观,不打听患者的隐私,不向他人透露患者的病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从不良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身处绝境仍然保持信心和希望;应主动传达社会各界对患者的关注和理解,注意掌握谈话技巧,采用启发式的谈话,不随意评判病情。鼓励患者的朋友、单位、同事多探望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评价指标:⑴应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两个量表均20个条目,用以评定调查对象的焦虑、抑郁主观感受。<50分为无焦虑或抑郁,50~59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或抑郁,≥70分为重度焦虑或抑郁。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包,t检验做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艾滋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该组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焦虑、抑郁、悲观、烦躁等,SAS、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P

3讨论

艾滋病(AIDS)是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通过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进行传播,被誉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现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艾滋病的患者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本研究显示,其焦虑、抑郁平分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

参考文献

[1] 徐六妹,杨桂林,王辉.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非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干预对策[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24(4):292-293.

[2] 颜道金.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10):913-914.

[3] 陈颖,张振香.HIV感染/艾滋病确诊后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1):68.

作者单位: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一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胸腰椎骨折瘫痪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股静脉置管在人工肝治疗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