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歌曲演唱的情感表达

时间:2022-10-14 09:04:13

如何提高歌曲演唱的情感表达

【摘要】歌唱是听觉艺术,要想获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歌声,需要演唱者具有扎实的演唱技巧、良好的艺术文化修养、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作品内涵及完善的临场心理素质,从而使作品更充分、更富有创造性、更完美地表达。

【关键词】歌曲;演唱;情感表达

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曾说过:“对于一个学音乐的人,不管他在音乐的演唱技巧如何高明,如果缺乏情感的表达,他不是艺术家,而是艺术匠,匠人满街都是,而艺术家却在百万人中难找一个。”可见情感在歌唱中是如何重要。歌唱是听觉艺术,是要通过美妙的歌声来表现的,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歌唱艺术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达。笔者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歌曲演唱的情感表达。

一、练就扎实的发声技巧

发声技巧是歌唱的前提,就好比建造房子,首先得把地基打好,地基越结实,房子就越结实。发声技巧就是歌唱的“地基”,要想获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歌声,必须掌握一套正确、科学的发声技巧,就如苏轼在《书李伯时山庄图后》中说:“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意思是说,如果缺乏技巧,便难于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的情感表达必须运用纯熟的发声技巧,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以优美、富有感情的歌声感染、打动人们。记得一次在观看社区的文艺演出时,一位姑娘,嗓音条件非常好,音色甜美,但吐字不清,语调处理不当,吸气就像是拉风机,稍有声乐基础的人一听就能判定她是从未受过正规、科学的歌唱训练,演唱缺乏完整性,毫无美感可言。

掌握发声方法、气息控制、咬字清晰、强弱自如、语句连贯、音色统一及声音灵活自如等一系列技巧都离不开演唱者长期的刻苦、科学、有效的训练,只有练就了扎实的发声技巧,把一切技术技巧溶于歌曲之中,真正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才能更好地为歌曲演唱的情感表达奠定基础。

二、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歌唱使命在于传达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因此演唱者不仅要有完善高超的演唱技巧,而且还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每一部作品都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演唱者对生活和艺术没有相应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就不可能真正领会创作者在其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这些都源于演唱者不同程度的文化修养及其生活体验,因此演唱者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把凝聚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最大程度地去体现。然而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不可能短时间内实现的,只有通过成年累月地努力吸取各种人类文化成果,如多涉猎一些中外文学、历史、哲学、美学及宗教思想方面的知识,多欣赏歌剧、舞蹈表演、多欣赏器乐演奏、多朗诵诗歌、多观看影视、多参观画展,尤其要多欣赏名家演唱会,仔细揣摩他们的歌唱方法、情感表现,多研究他们的舞台动作、眼神、表情,然后自己对着镜子多加练习、模仿,要使观众被打动,首先必须自己打动自己。同时要尽自己的能力多演唱一些古今中外各个时期、风格各异的杰出歌剧作品、艺术歌曲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民歌,这些艺术成果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演唱者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准和生活体验,开阔视野,把各种艺术、文化的领悟、感受融汇贯通,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准确把握歌曲的思想内涵、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并生动地刻画成作品的主人公,身临其境,就会达到情真意切,恰到好处地进行情感表达,使歌唱达到最高境界。

三、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说:“如果对作品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每一首歌曲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强烈的情感及创作目的,它不像文学、绘画作品那样可以直接供人们欣赏,而是要通过演唱才能实现它的艺术价值。每一首歌曲所表达不同的主题思想,有对人生真谛的感悟,有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有对大自然的感恩赞美,还有的是表达蔑视权贵,愤世嫉俗的情感等等。要想唱好一首歌,必须要仔细分析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音乐术语及表情记号,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风格特点,进而准确把握作品情感的表达。

当我们要演唱一首歌时,首先要认真查阅资料,了解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并将歌词反复研读,进而把握歌词所蕴含的情愫,细细体味作品的内在情感,是欢乐还是苦楚?是兴奋还是激昂?正如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说的:“总谱上的标志是忧伤,但是几分忧伤?哪种忧伤呢?内在的、暗淡的,或者仅仅是愁眉不展的?作曲家没有说明,我只有自己作出判断。”因此需要演唱者认真、仔细研读作品,反复揣摩、推敲,领会作品所标注的具体要求,分清歌曲表达的内容和风格类型,确定演唱时的情感方向。例如在演唱《黄河怨》时,首先要深入了解《黄河大合唱》,它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黄河怨》源自《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曲,是《黄河大合唱》情绪渲染的高潮。了解了创作主题后,还要弄清歌词内容,从歌词中捕捉角色演唱时的内心活动,从而更准确塑造人物形象。歌曲讲述了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一位痛失爱子、遭受日寇蹂躏欺侮后的无比悲痛、羞辱难奈、愤懑绝望的妇人奔逃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准备投河自尽前的哭诉。该曲是一个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描写一位妇人对着狂风、乌云、波涛汹涌的黄河的痛苦泣诉,第二部分描写妇人对命运的苦难,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痛失爱子的锥心泣血,对遭受欺侮、无颜于世的羞辱绝望,给人以肝肠寸断的痛楚,第三部分进一步表达了强烈的悲愤情绪,描写主人公以死反抗,葬身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中,并呼告丈夫要为可怜的妻儿报仇雪恨,把歌曲推向至高点。此曲作为一首强烈悲剧性的歌曲,正如冼星海指出:黄河怨!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侮辱的声音。要塑造成一个既悲惨又绝望、既愤慨又无奈的人物形象,饱含着悲惨、哀怨、缠绵、哭诉的音调且含着眼泪演唱的悲歌。因此,只有认真、详细地研读作品,正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准确塑造角色形象,才能把作品的情感内涵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四、重视临场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为一个演唱者,临场心理素质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演唱的成败。因此,演唱者在临场表现尤为重要,有些演唱者虽然具有出色的技术,也能够充分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但是每次上台,就会怯场,难以发挥应有的水平。针对这一困扰,这需要平时有意识地锻炼、努力培养,在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地逐渐形成:第一,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演唱,不要过分关注结果及别人的评价,专心致志地进行演唱,即便出现些小的瑕疵,千万不要斤斤计较,要当作正常现象来看待。第二,多参加演出实践,尤其参加一些非正式带娱乐性的场合演唱,氛围较为轻松、欢快,自然会缓解紧张情绪。大大小小的场面经历多了,应变能力、临场发挥都会得到不断提高。第三,做好120%的准备工作,提高自己对作品的熟练程度,害怕失误的心理也会减少。再说即使发挥失常,也有100%的发挥实力,如果只有100%的把握,要是发挥失常,就只有发挥80%的水平了。第四,忘我地歌唱。丢开一切私心杂念,全部注意力投放到演唱中,把自己置于作品的角色中,与作品的意境相容,才会有更恰切的情感表达,才会拥有动人美妙的歌声。第五,加强演唱技巧,增强演唱信心。只有勤学苦练,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演唱信心,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技艺高了,自然就可以使自己变得胆大信心足。从这几方面着手,临场的紧张感和胆怯现象会得到缓解,慢慢锻炼至“挥洒自如”,为成功的演唱又靠近了一步。

总之,歌曲演唱情感的提高,有赖于演唱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它不仅仅取决于发声技巧,更多的是依靠演唱者认真探索、挖掘作品的深层次内涵,有效地把握歌曲的情感,进而恰如其分地表达,把生动、具体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感染并打动观众,达到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王次荩阂衾置姥[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薛 良:歌唱的艺术[M]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2002

[3]周小燕:声乐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4]王如湘:跟我学唱歌・美声唱法卷[M]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从兴趣视角探究音乐器乐教学 下一篇:二胡演奏中滑音技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