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性开发论文

时间:2022-10-14 09:00:03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性开发论文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及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角色转换。新思想新理念是一切创新教育的行为先导,教师只有把创新思想注入到自己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创新”就要敢于对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大胆反思,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目标,树立新的人才观、成才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创新呢?

一、“创新”体现在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关注上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变了,读本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和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人文精神的政治的、文化的、科技的著作出现在新教材的读本上。这就意味着作为承载、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荟萃世界各国优秀文明的一部分,语文更大程度上承担起了文化传承的作用。语文文化的丰富精彩,思想内涵的博大精深,人类知识与文明的鲜活都能在也应在语文课上得到也必须得到充分的展示,这即是教材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和审美功能。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生命、自我、社会有体验的成长时期,心理是否健康、认识是否全面、情趣是否高尚、个性是否健全,尤其需要文学作品在这方面给予熏陶、教化、认识和积累,在此过程中,完成“学有所成,学有所能,学有所乐”的学习目标。

新教材的文化审美功能决定了学生在经过自己感性的“感受”和“感知”后,才能在情感体验、独特体验、审美体验等方面心领神会。因此,新语文课应尤为突出“体验”,其意义就在于强调个体内在的心智发展及其自由、自主、创造精神与能力的养成和积累。唯有关注教材与学生在灵魂、精神与知识上的对接,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才有意义。

二、“创新”体现在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新教学观上

教材决定教学观。新教材一旦确立,实施就靠教学,而教学观又对教学起着根本的指导和制约作用,因此建立新教学观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一种加工厂式的教育,老师按拟定的统一标准、统一的模式、统一的结构、统一的教法去“加工”学生,在这种加工中,“合格”意味着“全体一致”,成功意味着没有异类,学生成了服服帖帖的丧失自我的答卷机器。

现代教学观的理解则是:教学应是师生双向互动研讨、交流的过程。而新教材的特点就在于新教材的内容、意义和要求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一样。我们知道,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有其自身的体验和解读,在体验和阅读中,师生都在对给定的内容不断地转化与创造,这就使课堂教学能成为师生间真正意义上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教学。这同时意味着教学是师生间的交往、互动,是相互间的交流、启发和补充。师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易求得新的发现。因此,师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正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不重视“体验”的教学,不重视“过程”的教学,就会从源头上剥离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从而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也就使得学生丧失了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和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方面的思维机会。很难想象,在一种没有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培养思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培养起来。因此,“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应使我们的教学观具有如下内容: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

三、“创新”体现在教师教学活动中对课程教学的设计上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知识体系本身无法像其他学科那样明显有序可循,没有显而易见的难易梯度,无论怎样编教材,怎样详细地规定各学年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本身像其他学科那样前后衔接、循序渐进,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业科都强烈地显示着一种矛盾:重复性与创造性的冲突。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达到让学生觉得缺一节两节课很遗憾;如何抛弃固定不变的天天一个嘴脸的讲析模式,让学生每课都有新感觉;如何多一些灵活变通,少一些单调重复,是每位教师在设置和控制教学流程时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重大课题。

四、“创新”体现在教法上的灵活多变

语文教学当然不是纯教法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成功的老师,没有一个不研究、摸索、学习、借鉴好的教法的。他们给人的感觉是点子多,其实这点子到了娴熟阶段,也就是课堂教学的艺术。它可以给教学活动带来许多新鲜与活力。如导入课堂,每课都一个模式,必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陷入沉闷,如果谙熟语文设计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班级、学习氛围,采取不同的方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诸如诗词名言朗诵式、即兴激趣演讲式、闲聊对话式、问题悬念式、轶闻意趣式、纵横比较式、故事式、对联式、谜语式、表演式、图画式、音像式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心的老师往往能机智地使用种种妙招,让学生在新的感觉中尝试新的快乐。

由于教师的生活阅历、体质状况、性格气质、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思想认识、审美修养和教学能力的不同,就会表现出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处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对教学对象的感受、情感、期望的不同,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老师,他们的课堂无不闪烁着动人的个性光彩。法无定法,只要以新的“教材观”,新的“教学观”为前提,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以及学生的要求和实际,不断地尝试和实践,就能在新的课堂里给学生一片语文美的天地,使其幸福地徜徉,更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上一篇:高中生诗歌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师进修的作用及价值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