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探究

时间:2022-10-14 08:57:4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探究

【摘 要】: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其实,课堂上发生的阅读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新课改以来,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层出不穷。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树立“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而教”的理念,关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相关策略探讨。

1阅读教学低效突出表现的几个问题

1.1忽视文章

人人声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使不少语文教师矫枉过正,忽视了自身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常常是让学生快速阅读一遍文章,然后匆匆地让学生自己讨论,而不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写作方法以及语言运用。

1.2肢解文章

在阅读教学中以逐段分析讲解为主,忽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有些非常明白并且学生可以马上回答的东西,教师还要求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还在反复进行讲解、强调。将文章的整体框架拆的四分五裂,直接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效果偏差。

1.3脱离文章

有些阅读教学在强调学生独特的感受的同时,忽视了对文章的探究,天马行空,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不着边际,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形式上的互动,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转”、“满堂练”,对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过多讨论。

1.4“作秀”文章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有些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到位,有些流于形式。语文阅读课一味追求“出彩”,却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问题设计随意,教学目的不明,缺乏科学化、个性化,学科的特质明显淡化。

2如何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1创设有效阅读环境

创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融入文章、入情入境,诱发和唤醒其情感体验,直接感受情境的冲击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有效的阅读环境中,学生自觉进入课堂和文章角色,沉浸于真情的忘我境界,文章世界的博大与深邃已经转化成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灵动与激情。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同样,语文阅读教学也只有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愉悦、开放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更有效的效果。

2.2注重有效阅读过程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阅读教学过程,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重点。

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要关注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体验,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心理承受力,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让他们在积极的合作、探究、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侧重在引导读懂、引导读透、引导运用上下功夫。阅读教学中设计的问题类型应该突出主导性和开放性“,主问题”要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提问的方式要突出趣味性、挑战性、延展性,能让学生向更高、更宽的层面飞跃,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

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这样的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提高。

2.3尊重有效阅读个性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独特理解,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不宜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位教师在教《雨点》一课时,让学生做一下小雨落下时的动作,多数学生双臂上下挥动表现小雨漂洒的景象,可有几个学生不断的蹦跃,老师问这几个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学生说:“我表现的是小雨落地后溅起来的景象。”这种切身体验是多么独特而有见地。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敢于张扬个性,拥有个性感悟,允许学生对教学指导提出质疑或有不同的回应,允许学生改变看问题的视角和方法,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2.4选择有效阅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语文阅读方式可以有朗读和默读、速读和慢读、精读和浏览、听读和视读、配音朗读和清读、个读和齐读、从解读文章可以对话阅读、探究阅读和体验阅读等。只有根据阅读教学需要不断地变换阅读方式,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为有效。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时就运用了多种阅读方式,首先是听读,让学生听录音,看画面,感知柳树的丰姿,接着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来写柳树的,然后采用了个读、齐读、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章之中,体会课文的内容、写法和语言。多种阅读方式的运用,使课堂充满琅琅书声,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文章的解读深刻、独特,达到了有效阅读的目的。

3结束语

总之,情感、思维、需要、方法、语言是构成阅读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缺一不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的永恒话题,永恒追求,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笔者愿意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广大同仁一起来探讨,共同去追寻!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