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课堂源于兴趣的激发

时间:2022-10-14 08:17:30

精彩的课堂源于兴趣的激发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养成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进他们的求知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一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也要有好的开端。好的开端往往能为一堂优质课打下成功的基础。小学语文课,一开始就要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使学生受到启迪,感染,激发他们的听课情素,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导语设计有很多方法,或者联系旧知,或者回想生活,或者巧设悬念,或者引问求答,或者游戏活动,唱歌或者猜谜,唱歌。但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巧用诙谐语言,激起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天暖和了,有些小朋友精神容易疲劳,可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是: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那就会“今天不努力,以后会懊恼”教师语调抑扬顿挫,充满幽默风趣的情味,立即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盎然生机,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三、挖掘美育因素,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享受是引起兴趣的条件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缺少美的欣赏,即使是最引人入胜的文艺性课文,也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相反,如果我们注意挖掘课文中的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欣赏、感受,那么,即便是不以文采、形象吸引人的说明文,也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如《太阳》一课,是一篇科普知识类的说明文。这篇课文先介绍了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再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作者采用了比较、比喻和数字说明等手段,把难以捉摸的对象变得形象具体,易于感受。另外,课文开头的神化传说,也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课文中的这些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巧妙设计问题,唤起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教师的主观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要让学生说出真切的感受,需要不断地设疑引导。在上课开始,就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我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怎样让现在生活富裕的孩子体会到小女孩当时生活的悲惨呢?我抓住“她敢从成把的火柴堆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一句启发引导,结合学生实际提问:“你擦过火柴吗?你想打开空调取暖时都会经过一番思考吗?”学生说不会时,再引导学生谈:“小女孩敢像我们一样随便擦燃火柴吗?”“既然不敢,可为什么文中又说‘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呢?”这样层层设疑,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不是简单的发问,而应是一串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将学生引入“困而学之,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保持学习兴趣

古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课时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我在上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中的《南辕北辙》时,把“那个人能不能到楚国?”换成另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如果这个人带够了钱,他一直这样走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个问题很有创造性,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走到南北极会冻死,有的说会回到原点,有的说地球这么大,他可能走不到等等。同一个问题换一种提问方式,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及思考的结果截然不同,学生在通过阅读来回答思考老师的提问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长期引导,才能变苦学为乐学。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统一地结合起来,让他们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这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化的思考 下一篇:读故事,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