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与技术分析

时间:2022-10-14 08:10:34

公路工程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与技术分析

(顺义区市政容管理委员会,101300)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对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提出了跟高的要求,路面基层作为公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将路面载荷和冲击均匀分布到路基的过渡、连接作用。路面基层的质量不仅能增强路基的刚性和应力扩散的均匀性,同时还起到降低噪音、增加行车舒适度和提高公路使用寿命的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公路路面基层的质量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对于路面基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路面基层;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1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对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提出了跟高的要求,路面基层作为公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将路面载荷和冲击均匀分布到路基的过渡、连接作用。路面基层的质量不仅能增强路基的刚性和应力扩散的均匀性,同时还起到降低噪音、增加行车舒适度和提高公路使用寿命的作用。所以,对于路面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及施工技术的分析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应该作为公路施工的重点问题对待。

2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2.1 路面基层的分类

关于路面基层的分类可以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的区分办法,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不同分类方法下的路基分类。首先根据路基的材料类型可以分为整体型基层和粒料型基层两大类,其中整体型基层主要分为水泥土、水泥碎石、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及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粒料型基层主要分为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填隙碎石和沥青稳定碎石。其次根据结构组合可以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刚性及复合式基层四大类,其中柔性基层主要包括级配型和沥青碎石混合料等,半刚性基层主要包括水泥和石灰稳定及工业废渣稳定类等,刚性基层主要包括水泥、碾压和贫混凝土等,复合式基层主要是上下部分分别采用柔性和半刚性基层材料。

2.2 路面基层质量的基本要求

对于路面基层质量的基本要求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2.2.1 具有较强的刚度和刚性,在不产生剪切、弯拉及残余变形的情况下,还应保证基层和面层的刚度差别不至于过大发生开裂破坏。

2.2.2 具有足够的抗冻和水稳定性,严禁选用小于0.5mm颗粒含量和塑性指数的结合料稳定材料。

2.2.3 具有足够的平整度,避免发生因基层不平导致影响面层平整度的现象

2.2.4 基层还应与面层有良好的结合性,所以基层表面应粗糙、无尘、干燥、稳定且无松散颗粒,这样能确保不会发生滑动、推移等破坏现象。

2.2.5 基层的厚度和宽度应满足施工设计和工艺的要求,确保最小厚度大于要求的经验认定的最小值及施工要求的最小厚度,宽度应该每边均大于上面层25cm以便于碾压。

2.3 路面基层的质量控制

2.3.1 路面基层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路面基层施工前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选择、混合料配比试验、施工设备的准备、垫层顶面复测和试验段施工等。首先原材料的选择包括水泥和碎石的选择,在保证两者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在三小时和六小时以上的水泥,碎石的颗粒最大直径、小颗粒的含量及塑性指数应满足相关要求。其次在做混合配比试验时应做五个不同水泥计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以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试件还应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并最终确定水泥掺量。再次施工设备应该能够达到施工要求的配合比精度,并在开盘前认真进行调试和现场取样。最后在正式施工之前还应进行试验段施工目的在于确定工艺参数和验证设备性能是否可靠及是否配套。

2.3.2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路面基层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首先是对高度和横坡的控制,应采用预埋混凝土方块在路肩内边缘及中央分隔带边缘的方法作为顶面高程的基本控制点。每个控制点必须在换人复测合格后进行固定且相隔距离为十米,在各控制点处立导梁支点并对高度进行调整至要求高度。其次在完成混合料的拌制和上料并检测合格后及时进行摊铺,同时还应严格控制卸料速度避免出现与摊铺不同步发生离析的现象。在进行摊铺的过程中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含水量的检查且在每台摊铺机后安排专门人员进行铲料消除集料离析现象。再次如果摊铺机的宽度不足时则需进行摊铺焊接处理。最后进行混合料的碾压成型,在碾压时应该严格按照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和由低向高的原则进行初压、复压、终压及擀光工序。在碾压的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平整度、厚度、含水量及压实度的检测并保证满足设计要求。

2.3.3 路面基层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控制

施工完成之后即可进行养生工作,养生时间大概为一周左右且必须进行交通封闭,保护措施可以采取洒水车洒水和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防治干缩开裂。

3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分析

3.1 路面基层的施工工艺

路面基层的施工工艺首先是准备下承层,在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签认后进行测量放样和路肩土的施工工作。在完成贮备工作后将搅拌好的混合料运输到现场进行摊铺程序,摊铺程序应采用专用机械并配备专人进行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的工作,完成后还应进行含水量的测量工作。最后当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初压、复压和终压的碾压工作,并在进行完混合料接缝处理后完成混合料的养生工作。

3.2 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分析

对于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分析分为以下几方面:

3.2.1 在设备条件方面,应根据路面的施工工艺特点保证搅拌、摊铺和碾压等设备能达到良好的施工质量,如搅拌设备达到混合料的搅拌计量精度,摊铺设备能够保证较好的平整度和预压密实度,碾压设备在保证能达到预定的压实效果的同时还应做到对平整度的最小破坏和保证路面均匀致密。

3.2.2 就施工中主要提高平整度为例,应在选择适宜的混凝土稠度指标和集料级配后,采取保持稠度的稳定性,提高摊铺均匀性、增大预压实度和施工缝处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基层的平整度。

3.2.3 施工时应尽量避免纵向接缝,若摊铺过程中中断时间超过两小时则应设置横向焊缝,可采取两台摊铺机同步摊铺并一起碾压的方法,以此确保施工质量。

3.2.4 除上述关键技术外,还应在试验方法、配比设计、材料物理性能、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为施工质量的保障和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4 结语

通过上文对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的分析,使我们在充分了解路面基层在道路施工的重要位置的同时,也对如何及怎样进行相关方面的提高指明了道路。在确保公路路面基层质量时不仅要把好时间、检测和养生关,还应将可能影响其质量的不利因素排除在使用前。虽然就我国目前的管理及施工技术水平还有很多的不足及有待提高的部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将路面基层的施工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履瑞.浅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J]. 山西技术,2011,(31):125-126.

[2]刘军.浅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关键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2011,(34):59-59.

[3]张小林,黄建来.告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 科技与生活,2011,(23):159-159.

上一篇:广西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悬辊法涵管预制施工... 下一篇:浅谈斜拉桥病害分析与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