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任职教育的应把握的几点问题

时间:2022-10-14 07:16:29

信息化条件下任职教育的应把握的几点问题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技术、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在信息化条件下,为适应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模式,任职教育在教学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会发生了新的变化。

1 信息化条件下任职教育的新特点

任职教育在我军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任职教育的深刻内涵和特点规律,对推进我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任职教育是密切联系工作岗位而进行的专业知识传授,因此,任职教育是以岗位任职为指向的教育。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更多接触与岗位相关的专业课程,使其毕业以后能够更快地融入工作岗位。因此,任职教育在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的应用等方面,都必须以适应未来岗位需求为导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一是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在学历教育中,通常遵循知识的规律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学内容体系相对完整;而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着眼战争需要,瞄准岗位需求,必须把教学内容选择的着眼点放在受教育者胜任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上,课程的设置往往采“倒推”的方法,即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强调教学内容密接结合岗位工作实际需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军事岗位应用型人才。

二是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和任职对象的层次性。而从我校的士官教育来看,也分为初、中、高三级,分为中专教育、大专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的岗位要接受不同的任职教育培训。前面已经提到,任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其教育层次、专业、岗位需求进行选择,同时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开展培训,还可以根据科学技术、部队发展的实际,不断变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无需考虑学科和专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三是任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任职人员能力的高低,不是由他知识的多少决定的,而是通过他的岗位能力表现出来,也就是说,知识、能力、素质是任职人员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在任职教育过程中,必须打破学历教育中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给受教育者更多的实践机会,培训受教育者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

2 信息化条件下任职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培养对象要适应信息技术的需求。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在部队,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在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内容的融入,坚持学用一致,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使教育紧密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导致战场信息资源保密性差、信息活动时空限制少,同时真假信息充斥整个战场。所以培养对象在具有很强的岗位指向性的同时,要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培养对象才能很好的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流量大、战场变化快、攻防转换快等特点。

二是课程设置要紧贴目标按需设置。军队院校的任职教育课程设置必须紧贴未来岗位任职需要,突出课程的应用性、综合性和时代性。任职课程应根据岗位需要和信息化作战的需求,具备过硬的身心素质和信息素质,主要设置以下几种类型的课程。一是必须的科学文化基础课程,使其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二是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指挥岗位发展需要的军事基础课程,使其具备必备的军事技能,了解信息化武器装备等军事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管理带兵能力;三是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任职岗位为指向的专业课程,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岗位任职能力。

三是教学内容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任职需求。信息化条件下的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信息化,必须要有鲜明的针对性,针对信息化知识、信息化装备、信息化技术、信息化作战、信息化岗位的需求,突出信息理论、信息知识、信息方法、信息技术、信息装备及信息化条件下的最新成果的教学。这要求院校必须立足办学定位,使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针对学员岗位需求和部队发展需要,充实学员任职所需的信息知识和信息理论,使教育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同时信息化条件下载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强调情境对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置,强调各种信息资源的融合。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这样,培养对象才能在思维与智慧上得到升华,才能达到自我设计、自我创新,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求。

四是教学方法手段要适应信息化需求。信息化教学以构建主义为指导,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员的不再是信息的提供者,而是学员获取知识的引导者,指导学员的学习探索活动。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学员的主体活动,比如利用学院的网络课程网站、视频点播系统、资源共享库等工具,引导学员在情境中学习,使学员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通过电子课件、网络教材、讲授教材等自主学习,并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小组练习、网上交流等合作性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五是注重教学评价的反馈。教学评价反馈可以使使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更加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评价反馈更加及时、快捷、有效。教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员作业评价、在线答疑等,学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论坛交流、对教员评价等,专家可以通过网络对教员进行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等。通过信息化的平台教学评价反馈,可以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转变等提供指导。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员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员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以教员为主题的过程转变为通过协作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等以学员为主体的过程;教学媒体由教员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员主动探索、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学员可以利用教学媒体资源搜索资料、查询信息、网上交流等。

上一篇:关于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关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