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时间:2022-10-14 06:16: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校园生活环境,使大学生产生了诸多的精神困惑、思想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任务更繁重。为此,要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主动性,就必须不断地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社会工作以其独特的理念与工作方法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它的加入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的一次创新。

一、借鉴社会工作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1.助人自助。社会工作把助人当作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工具性目标,认为助人的关键是帮助满足受助人之所需。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不是机械地看待助人,而是把助人当作一个互动系统,既帮助受助者解决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困难,也注重增强他们现实生存环境中自我生活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实践中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注重“以人为本”的助人关系的孕育,强调以平等、尊重、互信、接纳的价值为取向,主张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以理解、轻松、温馨、安全、平等为特征的专业助人关系。二是注重服务对象的参与及自决,强调社会工作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助人自助,强调帮助服务对象建立适当的人格、情感与行为模式要比提供物质帮助更为重要。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不是救世主,也不是主宰者,而是帮助与资源的提供者、协调者,问题的分担者与支持者,对于选择何种方式做出改变,则由服务对象自己做出决定。

相比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灌输对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为了便于学校的教育管理,简单地强调正面引导与统一思想,忽视了以人为本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达不到内化环节的效果,这种不平等的教育关系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自我决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引入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信任、接纳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均有其自身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运用与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协助学生达成受损功能的恢复,实现其自我成长与发展。通过这种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

2.人在情境中。“人在情境中”作为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认为在引起人的问题方面,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一样重要。这里的环境通常是指人所处的外在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游乐场所、社区等。利用“人在情境中”的理念,社会工作关注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其一,关注个人并提高其解决问题、应对环境和发展自身的能力;其二,关注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把人和他们所需要的资源、服务与机会连接起来;其三,关注环境并在必要的时候改革环境,使之更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因此,要想全面准确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与问题,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其个人特质,包括内在的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同时又要深入了解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理论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但在实际思想教育工作中往往采用空洞的教化方式,使内化的内容被悬空、内化的途径抽象化,仅仅从理论与思想上试图改变学生,形成了只重视对学生个体说教而忽视改变环境因素的教育现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单一归因与单一教化的方式通常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日趋式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将大学生思想与行为问题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一方面,应尽量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发展他们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从预防大学生思想与行为问题角度入手筑起第一道防线;另一方面,在对大学生问题的归因上要既注重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又要把握好家庭、校园、朋辈等社会环境对其思想与行为模式的影响,将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情境因素联合起来,通过改变其生活环境进而促成大学生的改变,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3.优势视角。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DennisSalleebey提出,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它提供了一种看待服务对象问题的全新角度,即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特点、知识、能力和资源,无论这个人有怎样的问题与缺陷,处于怎样的困境之中,均能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而不仅仅是对需求的满足与问题的解决。在优势视角看来,社会工作者要通过赋权――和抛弃歧视性标签――为服务对象提供资源与机会,让其远离“弱势与无能”这种思维定势,使其在逆境中激发出面对磨难与抗争的能力,并在抗争过程中看到自身的优势、改变的可能与生活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过多地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将大学生视为被动的接受者,更多地从满足需求与解决问题介入,忽视了大学生潜力的发挥。优势视角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大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总是暧昧模糊的,一方面是大学生个体的缺陷与困境的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则是其中潜藏的优势也无所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在教育过程中尽力创设能使大学生发挥潜能的资源、情境和机遇,肯定他们的价值,让他们看到“自我实现”的意义。

二、社会工作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经过长期的积累,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不同的方法与艺术,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我们要继承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但又不能把优良传统当成僵化的教条,生搬硬套,要把优良传统和新的实际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运用个案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个案工作是指“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它所注重的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个案”,即为社会问题所困扰或无法适应社会环境的个人或家庭。个案工作以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等为理论基础,强调特定的沟通、会谈与评估技巧,如同感、尊重、主动倾听、支持、澄清、自我披露等,形成了通用的个案工作过程模式:接案与建立关系、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制定工作计划、介入、结案与评估。这些使得个案工作集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以一对一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服务对象的内心深层问题,了解不同服务对象的独特困难,有针对性地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所遇到的难处,保证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多数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班级或群体为对象进行理论上的灌输。虽然时常也采用“一对一”的谈话方式,原则上也讲究贴近大学生生活、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但在总体观念的影响下,“一对一”的工作方式大多只是被视为一种单独“训导”。戈登认为社会工作的重要价值之一即是“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共同的需要外,每个人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高校每一位大学生都独具个性,思想政治教育可强化个案工作“一对一”的个性化工作方式,运用个案工作独特的会谈与沟通技巧,以个案工作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借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在预防和解决学生问题过程中,可以化个别为原则,从每个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独特性、问题与需求的多样性出发,发掘与整合学生的内外资源,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的介入方案,以达到净化思想、修正行为、免于越轨的目的,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

2.运用小组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小组工作是一种运用小组帮助个人的方法,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通过彼此之间的支持、分享、分担带来组员思想与行为的变化。小组活动的设计与领导技巧的运用是小组工作的关键动力之一。经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引导成员降低自我防御,引发成员对某一问题的深入讨论,其中经常运用澄清、积极倾听、自我流露、对质等小组工作技巧,以使小组互动更有效、有序地进行。小组成员是小组的核心,工作员则是协调者、促进者等角色。

通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善于以班级、群体、组织为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行为教化,统一化、模式化、作报告式的“填鸭”教育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接受意愿,内化效果令人堪忧。林万亿称人的问题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人与人之间互动障碍,因而问题的解决也应立足于群体,且群体改变的效果更为持久。小组工作正是借助于成员之间的充分互动与经验的分享实现教化与改变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将小组工作的活动设计与分享技巧充分融合于自身的教育体系,对新生的适应性与发展性教育、大四学生的就业分享与支持等教育,采用学生更愿意接受的小组互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提升思想教育与行为改变的效果。

3.运用社区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社区工作是指“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对象,以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以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互助精神为追求,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社区所拥有的诸多资源提供改变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动力,满足人的实际需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化平台。社区工作方法正是利用了社区的这一特性,针对居民的需要和目标采取介入行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有社会化的元素,如开展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但这种只为少数“精英”学生提供的零星的实践机会日益显露出高校对社会实践理念认识的局限和工作力度的不足。高校学生思想与行为的教化、学生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有力的环境介质――社区。高校应以社区为依托,借鉴社区工作方法,将学生进入社区的实践活动常规化、普及化。利用社区丰富的社会资源,解决学生诸如人际交往障碍、意志薄弱、社会化不足引起的问题等等。以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力量。

上一篇: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 下一篇:关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