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研究型大学实验技术人员培养

时间:2022-10-14 06:08:37

浅析研究型大学实验技术人员培养

【摘要】研究型大学需要一支高素质、技术精湛、结构合理,又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实验技术队伍,同时改革实验和实践教学体制,这是培养具备开发和革新认知能力人才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实验技术人员 培养 实验和实践教学体制

1 引言

本课题重点研究研究型大学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人才的培养,以期提出比较可行的方法、措施和相应的组织体系。为构建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又有服务意识的实验技术队伍,使实验技术队伍与教师队伍协调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力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高等学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

我国高等学校基本上可以分成传统大学和研究性大学两大类,大多数数学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体系结构、培养方式基本上都属于传统大学的模式。实验人员虽然是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主体,但仅参与学校的辅助教学,很少参加实际科研工作。

根据发展研究性新型大学发展的需要,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情况,必须采取培养、调整和纳新等办法逐步优化实验技术人员结构,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这是保障新型研究性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完成研究性实验教学任务以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关键。

2.1 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分析

传统大学受“重理论轻实验”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和实验队伍相比理论教学来说,长期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这是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现状。经过调查,笔者认为目前学校,尤其是建校历史比较久远的学校的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着结构性缺陷,突出表现为:第一,年龄偏大;第二,学历职称水平偏低;第三,后备力量不足;第四知识结构无法胜任现代的科学研究工作。

我校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普遍偏低,实验系列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中,中级职称的比例相对高些,高级职称大多为副高,我校实验编制中,50岁以上实验人员副高以上人员只占10%,40—50岁人员只占14%,30—40岁人员只占2%,30岁以下人员没有人具有高级职称。而具有实验编制的研究员人数也极为稀少,当然这种现象在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普遍存在的。

2.2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分析实验技术队伍出现的原因,一定要做到客观、全面。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分析,防止出现偏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都是以传统大学为基础,而且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历来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实验室工作人员一直被看作是辅助教学,是服务于教学的第二线人员,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实验室工作无足轻重的偏见。

(2)学校对研究型大学与传统大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没有很好研究。

(3)缺少对研究型大学的实验技术队伍的认识和发展规划。

(4)实验技术队伍因办学方向不明确,自身力量薄弱,缺乏动力自主学习提高。

(5)“进出”渠道不畅通。

3 研究型大学实验技术队伍人才培养的认识

首先,要认识到教学实验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建设新的教学实验体系是发展研究型大学的物质基础和人力保证。其次,要改革实验技术人员的配置方式,不是按课程来设置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这有利于提高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最后,要调整实验技术人员结构。显然,改革之后的实验技术人员既从事实验教学及设备建设又可以在所维护和管理的设备上配合教授团队从事科学与技术研究,而且将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之一。

3.1 实验技术人员定编、定岗问题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尽管都进行过多次教学实验技术队伍的定编、定岗的调整,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总体上也比较清楚,但是这些做法都是比较适用于传统大学。

研究型大学的实验室和实验技术人员定编、定岗是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创建跨学科实验室和合理配置多学科的实验技术人才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这需要从争鸣和试点开始,要取得经验,配置资源,逐步发展。

3.2 优化实验技术人员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如今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科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只有适应时代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建立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除了要求他们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验理论知识和若干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外,最重要的关键是他们在研究性大学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和定位。相信有计划和有步骤的建立起来的实验教学层次结构的新型体系,这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

3.3 实验技术人员的聘任与职称

加强岗位聘任制工作,按需设置岗位,设立实验技术关键岗位,由他们负责课程实验及其管理工作,并与教授合作发展新实验和开设高级选修课。在新型的研究型大学的实验教学人员中,他们的职称除了常规系列外,专门从事教学研究、讲课并指导实验的教学人员和实验最高级实验人员都可以具有教授职称,这是新型的研究型大学改革的需要。

3.4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建议组建多学科跨专业的实验室,由系主任领导和管理,制订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度、奖罚制度等,要利用考核的导向作用,明确各类人员的权、职、责和具体要求,实行分工负责制。所有这些管理制度都必须围绕着有利于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实验室,要从实际出发,要吸引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充实实验室队伍。

4 结束语

为了办好研究型大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体制建设必然要进行结构性改革,目前国内发表的研究文章,主要集中在改革传统大学的方向上。应该指出,只在程度上的改变是不够的。本文重点研究从根本上的改革,并提出一系列的初步建议,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孙健,陆国栋. 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08(27)10:92-95.

[2] 李五一,孙健. 完善职称评聘体系促进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实验技术与管理[j],2006(23)1:3-5.

[3] 赵万鹏.关于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2005(8):15.17.

[4] 段家,曹惠贤,王煜等。美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和管理情况考察报告{j},2004(23)3:42-45.

[5] 葛耀峥.暑期短学期教学与实践[j].

上一篇:浅谈企业档案与文化建设 下一篇:谈谈档案信息电子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