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14 04:52:32

浅析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温饱不再是人们需要担心的问题,而是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人性化的设计追求的不仅仅是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产品基本功能的实用需求,如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情感需求才是最大的挑战。文章中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是从人机工程、外观造型、色彩、材料、功能、品牌名称等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二是以智能手机界面为例的人性化设计分析。

关键词:

人性化理念 产品设计 手机界面 设计分析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犸: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056-02

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不是由―场设计运动或一个设计团体提出的,它是人类在设计这个世界时一直追求的目标.因为人是一种富于幻想和情感的动物,所以希望他们的生活环境舒适,充满温情,设计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梦想,充满人性化的产品是让人难以抗拒的,而人性化的主要衡量标准就是关爱人类,关爱家园。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温饱不再是人们需要担心的问题,而是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人性化的设计追求的不仅仅是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产品基本功能的实用需求,如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情感需求才是最大的挑战。在小到人们的生活起居的产品到大到工业产品,无一不是从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人类使用的物品才能称之为产品,而产品的设计不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也就没有使用的价值。

1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1.1 人机工程学因素

所谓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科学。在设计产品时必须认真研究该产品的人机工程学的问题,是否符合人体的正常行为规律、使用习惯,只有设计合理的产品才能赢得人们的喜爱。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相较于其他同类产品在设计上功能完善,舒适度高,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如目前广泛用于医疗市场,人们信赖使用的医疗设备互邦HBG19-B轮椅(图1),在其设计中考虑到特殊的使用人群,采用了干净卫生的仿皮防水坐垫、靠背,24寸充气后轮与8寸万向前小轮防止轮椅颠簸。

1.2 外观造型因素

外观造型简而言之就是创造物体的外观形象,产品的外观造型就如人的品相、衣饰一样,需要人们的精心装扮。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前景的人们,有着不同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习俗,因此人性化的外观造型设计就必须符合产品所面向的地方的民俗文化,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被人们所接受与喜爱。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中,脸谱这一瑰宝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脸谱是戏曲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脸谱艺术不再局限使用于戏曲的演出中,设计师根据不同的文化喜好将脸谱面具抽象变形,设计出新颖的脸谱因素用于不同的产品的外观造型中,使得产品在造型上形成完美的独特性、观赏性。

1.3 色彩因素

色彩作为信息交流中的一种形式,能够很快地被人感知并传递给人们最强烈而迅速的冲击视觉感受。色彩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人性化的色彩设计十分必要。色彩是体现产品外观的―项重要因素,对用户的视觉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丰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希望、轻快、阳光的黄色;平静、广阔、和谐的蓝色;纯净、端庄、洁白的白色;自然、青春、春天的绿色等。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对待同一种色彩的感情也许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产品时则需要充分考虑到色彩在不同环境下的语义。如墨西哥人认为紫色是不吉利的,面向墨西哥的产品一般不要设计成紫色,紫色类的产品与外包装都会遭到排斥。

1.4 材料因素

材料的选取对于产品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产品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准则,从材料的采集、设计、制作、使用再到最后的回收再利用,没有哪一步不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比如材料的气味是否对人体有伤害,回收后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因此材料的选择在产品设计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步。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应大力提倡人性化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也可称之为生态设计,旨在满足用户对产品的基本功能的需求上,也要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产品的设计要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设计理念,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合理利用材料,积极采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同时产品造型力求简洁,剪去冗杂繁琐的多余设计,减少因产品的设计生产所带来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污染。如丹麦的设计师PeterHiort-Lorenzen& Johannes Foersom的绿色材料椅子(图2),采用环保健康的树木纤维材料来代替不易回收的塑料材质,且造型简单大方。

1.5 功能因素

产品所具有的特定职能、总体的功用或用途可称之为产品的功能。当今社会,产品功能的人性化设计一直是被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用户的需求角度出发,如何完善产品的功能、如何将功能设计得更加人性化,是功能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201 4年微软在中国正式的Arc Touch蓝牙鼠标,这款时尚优雅的鼠标灵感源自于Surface,采用了平板向弧形自由过渡的设i+,当你不使用的时候,可将产品尾部展平后放入衣袋或包中,非常便于外出携带,如此的人性化设计为常在旅途中的人们提供了方便。除此之外,Arc Touch蓝牙鼠标采用了最新的蓝影追踪技术,可以满足你在不同工作环境需求中的精确定位,无论你是在公司的办公桌还是家里的沙发,甚至是粗糙的木质桌面,都可以整洁有序地帮你可靠完成工作任务。

1.6 品牌名称因素

孔子曾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艺,不如赐子好名”。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名称的意义是非凡的。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为我们精心起名,名字往往蕴含着美好的寓意,长辈借此寄托对我们的期望。产品也是如此,如果想要创出自己的品牌,首先要将自己的名称推广起来。产品的名称是否吸引用户,关键看这个名称能否准确表达出产品的亲切感与内涵,设计一个恰如其分的好名称可以为产品加分。品牌名称是产品的点睛之笔,引导人们展开无限的想象去体验其中的奥义,当用户被产品新颖的名称吸引时,往往会激发用户的好奇心,促使用户去体验这个产品。

出生于欧登塞的丹麦设计师汉斯维纳(Hans Wegner),是20世纪最伟大的家具设计师之一,他将自己设计的椅子称之为孔雀椅(图3),这一形象优美的名字使得造型简洁、线条流畅、高雅精致的椅子有了特别的意义。

2 以智能手机界面为例的人性化设计分析

智能手机界面是用户与手机之间沟通的桥梁,手机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就是要合理的设计规划人机之间交流的界面。

2.1 输出方式的人性化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机交互方式越来越以人为本为设计的出发点,文字、声音、图像、表情、手势等因素是人机对话的主要交流方式。目前智能手机的界面信息的接收主要需要靠手机键盘、手写笔、触摸屏、摄像头、麦克风等输入方式,用户通过这些设备输入文字、声音、图形等命令,再经过手机的硬件对这些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处理,通过屏幕、喇叭、震动感应、耳机等输出设备,反馈给用户。这―人机交互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被设计得越来越人性化,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指纹识别功能,用户通过手机对手指指纹的识别扫描才能进行打开手机或者进行下一指令,由于人的指纹纹路的“独一无二”,相比于文字的键入,这一输入方式更加安全与方便。如魅族MX5 Pro型号的手机(图4),采用了全新Sensor的指纹模,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用户的指纹。

2.2 视觉界面的人性化设计

视觉元素是最直接快速且易推广的设计信息传达,这种设计形式是人类接受外部信息的本能反应,准确给予用户以产品信息不是简单的事。图形视觉化界面是目前智能手机软件设计中的主导因素,通过将输入设备采集的数据信息转换为用户能够快速识别的视觉形式,人性化的视觉界面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地观察、浏览界面信息,从中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同时,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应遵循视觉连续性的原则,连续性是指用户的视线范围应专注于同一方向,如墨迹天气里设计风格的统一(图5),背景上方的蓝色星空与神秘的蓝色海水相呼应,不同模块的布局也是以人性化的视觉效果的整合为前提,能够符合用户的连贯性的视觉规律。

2.3 逻辑结构的人性化设计

无论界面的视觉被设计得多么酷炫,如果没有界面的逻辑结构的构建设计,那么界面就是一盘散沙,并不能帮助用户解决实际性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界面。手机界面的逻辑结构应以人为中心去设计,尽可能地实现最大化的方便用户使用,最小化用户对操作步骤的学习与记忆。逻辑结构的人性化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从整个系统考虑问题,也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人性化地分配界面的工作区、选项、面板等窗口命令,明确界面中菜单的层级组织关系,提高对其的选取速度。一般情况下,菜单的结构可以依照数字、字母、功能逻辑顺序的方法来安排,或者根据点用户击频率的多少排序,将点击量最多的放在首目录,点击量最少的则可以放在最底端的目录。如苹果手机设置里蜂窝移动网络的界面(图6),从百度地图到订票助手再到粉笔公考等软件名称可以看出,软件顺序是按照英语字母的逻辑顺序来安排,便于用户的查找与使用。

3 总结

本文通过研究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并以智能手机界面为例,对界面的人性化设计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人性化设计追求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产品基本功能的实用需求,更加是追求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情感需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应该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多种形式,并从中选取适宜的方式,贯穿运用到设计中去。

上一篇:平定黑釉刻花梅瓶装饰艺术探究 下一篇:视觉传达设计中公共艺术的表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