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

时间:2022-10-14 04:26:53

坚持“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太仓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苏州市决策部署,在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始终把“三农”工作和城乡统筹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积极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改革发展新格局,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太仓特色的“三化同步”发展之路,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为明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高效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达26.36万亩,占比为67.6%,其中设施农业面积扩大到7.2万亩。二是休闲观光农业渐成亮点。累计建成太仓市现代农业园区、金仓湖生态湿地公园、郑和公园等各类农业生态园17个,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观光旅游新热点。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面推进14万亩的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实现田间路网、林网、水网、电网贯通,农田相对集中连片、格田成方,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累计达25.25万亩。四是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高。重点开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的研发创制和生物育种及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五是农业机械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水稻机插秧率达90.8%,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

2、农村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三集中”、“三置换”步伐加快,加快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全市农民集中居住率为49.8%,全市85%以上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5万亩,占比为90%。农业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8万亩,占比为80%。农村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662个。

3、农民收入增长取得新突破。积极采取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投资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开发式扶持富民等“八项措施”,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840l元增加到2011年的18540元,年均增长14.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1。

4、村级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鼓励和引导各地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资本运作型、异地发展型、为农服务型、服务合作型等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合作农场和做大做强农村劳务合作社,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并不断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采取税收奖励、收费优惠、减轻负担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5、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2006年以来先后确定了80个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采取领导挂村、干部挂职、部门挂钩的办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6年累计落实示范村重点建设项目871个,完成投资额31亿元,市级财政拨付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1.6亿元。通过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展示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社会和谐的新面貌。

6、农村水利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太仓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做好了防洪、治污、供水、排水等专业规划的编制。投入2.46亿元疏浚整治市、镇两级河道。全市2843条河道全面落实长效管理。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金仓湖获得“部级水利风景区”称号。完成了7.37公里以海堤标准加固的长江堤防,沿江50公里堤防实现全线道路硬化、堤坡高标准绿化,沿江闸站实现控制自动化,防洪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监控。对49平方公里的圩区进行综合整治,投入1.63亿元完成了新建、改造、维修排涝闸站和圩堤标准化建设。

7、农村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建设力度。自来水实现“村村通”。生活污水处理网络延伸至镇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6.3%。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达标率90%。健全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深入推进“绿色太仓”建设。重点实施大型片林工程、城镇绿化工程、道路绿化工程、河道绿化工程、村庄绿化工程和绿色产业工程等六大工程。全市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太仓市在推进“三化同步”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的主要体会是走好“三条路”。

在发展现代农业上,走园区化、合作化、产业化、农场化“四化发展”之路。明确现代农业发展定位,优化生产力布局,注重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建设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快形成现代粮油业、现代蔬菜业、现代水产业、现代园艺业和现代畜禽业的现代农业格局。园区化,探索形成了“1+7”市、镇两个层次的园区化发展现代农业新模式。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科技立园、市场运作”的园区建设机制,“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园区运行机制,为更高标准、更快速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探明了路径。合作化,为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5个。率先在江苏组建跨省合作联社,太仓市仓润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由3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成。产业化,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拥有省、市、县(市)级龙头企业35个,2011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80亿元,实现净利润4.45亿元。农场化,在全国首创发展合作农场,全市共组建合作农场95个,经营面积11.52万亩。新型职业农民得到培养,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变为现实。

在创新体制机制上,走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投资富民合作、农村劳务合作“五大合作”之路。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五大合作”改革,把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扶持促发展、完善制度促规范、服务农民强功能、拓展领域增实力,推动全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又好又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社会管理“六个一体”之路。统筹城乡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村镇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已初步形成了便捷交通相连接、生态农业相嵌合、城在田中、同在城中、城乡融合的现代田园城市特色。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吸引85%以上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全市一、二、三产协调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各镇(区)在15分钟内就近上高速公路,实现自来水“村村通”、有线数字电视“户户通”,建成“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所有镇均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形成了“15分钟便民利民服务圈”。统筹城乡就业保障,在全国首创“双元制”教育模式,充分就业行政村(社区)达标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三大并轨”。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在全国首创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和“政社互动”实践,在全省首创“红色1+3”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了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上一篇:施工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研究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