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

时间:2022-09-19 09:45:34

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

温州以改革著称,以改革铸就辉煌,以改革名扬全国。温州35年来改革探索的伟大结晶就是“温州模式”。站在新一轮改革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回望过去、开辟未来。如何评价“温州模式”,是否坚持“温州模式”,是当前温州全面深化改革回避不了、绕不过去、必须回答的重大方向性问题,也是事关温州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还是事关温州未来在全省全国的发展地位和继续发挥重大作用的政治性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温州经济的起伏,外界对“温州模式”的议论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温州局部民间金融风波的冲击,加上国内宏观形势的影响,温州发展遇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困难。外界有不少人质疑:“温州模式”衰落了?“温州模式”过时了?“温州模式”到底能走多远?“温州模式”还有没有生命力?有的更是全盘否定“温州模式”。“温州模式”到底怎么了,已成为世人争论不休的话题。面对这些争论与话题,温州全市上下必须首先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说“温州模式”过时了,那我们就不再坚持;如果说“温州模式”没过时,仍然富有生命力,并符合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那我们就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坚持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不断把“温州模式”发扬光大。因此,“温州模式”到底有没有过时,已经到了该从实践上、理论上作出坚定、响亮回答的时候了。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民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下,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大胆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大胆冲破“左”的思想禁锢,大胆冲破姓“资”姓“社”争论,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民本经济、市场经济、实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这种改革探索形成的区域发展模式,被世人称为“温州模式”。

科学界定“温州模式”的核心内涵,是我们正确评判“温州模式”的基本前提。内涵没有搞清楚,难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许多言论和争论,都是在对“温州模式”没有深刻全面了解和认识的情况下提出来的。遵循“温州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我们认为,“温州模式”的核心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温州模式”的本质是民本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民是温州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全民创业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民营企业成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民间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突出作用,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经济体系是民本经济的重要内涵。温州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成为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目前在全市经济比重中,民营企业数量占99?郾5%,工业产值占95?郾5%,上交税收占80%,外贸出口额占95%,从业人员占93%。可以说,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是“温州模式”的本质特征。这种民本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彰显了温州经济的旺盛活力,契合了发展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的有机统一,造就了藏富于民的典范。

“温州模式”的精髓是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民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大力发展商品市场,推动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形成了以消费品市场为基础、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为支撑的市场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温州在市场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上创造了许许多多“全国第一”。正是温州率先发展市场经济,使人们看到了市场的力量,看到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市场机制,看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市场化改革造就了温州的活力,市场经济成为“温州模式”的精髓。“温州模式”揭示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制度变迁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创造了一个鲜活的示范样本。

“温州模式”的基石是实体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民一开始就注重发展实体经济,从家庭工业起步,从小商品生产入手,从小经营发家,经历了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散到聚、从弱到强的实体经济发展历程,呈现出“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协作”、“小区块、大产业”、“小资源、大制造”、“小资本、大经营”的实体经济鲜明特征,走出了一条实业致富的路子,建成“中国电器之都”、“中国鞋都”等36个全国性生产基地,荣获“中国十大品牌之都”称号,使温州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所以说,实体经济是温州发展之基石,也是“温州模式”之基石。

“温州模式”的政府治理是有限有为有效。有限有为有效的政府治理是“温州模式”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温州模式”的题中之义。改革开放初期,当个体私营经济萌芽的时候,政府采取不压制、不扼杀的态度,放手让老百姓创业,尽量不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当民营经济起步之后,政府不被各种争论和非议所惧,承受了许许多多的压力,积极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按照企业和老百姓的需求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政府善于退位,能交给市场办的事尽量交给市场办;在市场出现失灵、缺位的时候,政府该补位的补位、该到位的到位,在打击假冒伪劣、加强质量管理、构建信用体系等方面积极有为,引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可以说,善于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时、度、效,努力当好有限、有为、有效政府,不扮演“全能者”角色,这是“温州模式”的要义。

实践表明,民本经济、市场经济、实体经济和有限有为有效的政府治理构成了“温州模式”的核心内涵,也是“温州模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样本的关键所在。这些本质、精髓、基石以及政府治理,是温州过去改革的重要成果和根本经验,也是温州未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坚持的前进方向。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精辟指出:“温州的实践是浙江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正确,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正确。”他要求:“我对温州有一个很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温州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探索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业绩,写出新的经验,为全省带好头,也为全国作示范。”

“温州模式”是历史的,但又是现实的。“温州模式”作为改革的产物,判断其是否具有生命力,符不符合改革方向,当前关键要看符不符合党的十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温州模式”的本质,完全符合中央《决定》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中央《决定》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强调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保证各种所有制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这从地位作用、指导方针、保障举措等方面,进一步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条件。因此,按照中央《决定》要求,承担起民营经济先行区的职责,彻底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民本经济做大做强,是温州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所在。

“温州模式”的精髓,完全符合中央《决定》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中央《决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过去“基础性作用”到现在“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进一步表明了我们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强决心。同时,中央《决定》就如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开拓性、创新性的举措。因此,按照中央《决定》要求,发挥市场经济风向标的作用,最大限度放开市场准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打造市场经济“升级版”,是温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温州模式”的基石,完全符合党的十报告关于“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实体经济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按照中央要求,坚持走创业创新之路,打通各类要素与实体经济的对接通道,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是温州全面深化改革所要夯实的重要基础。

“温州模式”的政府治理,完全符合中央《决定》关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要求。中央《决定》突出强调,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明确指出,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因此,按照中央《决定》要求,坚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打造有限有为有效政府,提升政府治理科学化水平,是温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理论表明,“温州模式”的核心内涵完全符合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温州模式”并没有过时;同时,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完全符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完全符合温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

实践上有成果,理论上有依据,这是我们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的实践底气和理论定力。一些人对“温州模式”产生误解、歪曲、否定,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了解“温州模式”的核心内涵。近年来,一些人把温州发展过程中产业“低小散”、实业“空心化”、资金“热钱化”、资产“泡沫化”、环境“脏乱差”、公共服务“低效化”等种种现象和问题强加于“温州模式”,以此来证明“温州模式”衰败、式微、过时,以此来否定“温州模式”。客观地说,这些不良现象和问题在温州不同程度存在,但在其他地区也存在,并不代表“温州模式”的核心内涵和本质特征,恰恰是“温州模式”坚持不够的表现,也是“温州模式”本身所反对的。以这些现象和问题来论证“温州模式”衰落、过时,显然没有真正理解和正确把握“温州模式”的核心内涵。现在,温州最受诟病的问题无非是部分民营企业“脱实向虚”,最终引发“局部民间金融风波”。究其根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就内因来讲,主要是一些温州人和企业赚到第一桶金或第二桶金之后,没有很快找到传统实业转型升级的路子,又经不起高回报的投机诱惑,导致不少资金涌入了非实体领域。就外因来讲,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上述现象并不代表“温州模式”的本质属性,并不代表温州发展的主流事物,这不是“温州模式”的初衷,这是对“温州模式”的背离。“温州模式”发展虽然经历了不同阶段,具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但其核心内涵却一脉相承;虽然曾饱受争议、多次陷入困境,但都一次次突围成功,而且遇到的困难越大,往往提升得越高。可以说,“温州模式”一直是“在外部争议中前进、在内部不争论中发展”。当前温州发展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并不意味着“温州模式”已经过时,“温州模式”的活力仍在,温州人的创业创新精神仍在,温州的独特优势仍在,我们要做的不是争论,更不是放弃,而是要坚持和发展。只要我们创新发展思路,吸取发展中的教训,纠正发展中的偏差,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坚持中完善、在创新中提升,“温州模式”完全能够大放异彩,完全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的典型样本。对此,我们一定要充满自信。

解决好“温州模式”的认识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不只是作一个结论,阐述“温州模式”的核心内涵;也不只是解惑释疑,回答人们对“温州模式”的种种疑问;更重要的是增强温州广大干部群众对“温州模式”的自信,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并庄严向全国昭示“温州模式”没有过时!“温州模式”仍具活力!“温州模式”将再放光彩!这是对“温州模式”认识上的再深化、理论上的新概括。认识的深化,必将带来理论的升华、实践的升级。温州过去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区,现在仍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将来还要做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模范生。因此,我们要通过新一轮改革把“温州模式”坚持下去、完善起来,把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使之指引温州继续前进,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温州深入实践的新征程。

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要在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社会发展转型、城镇发展转型、政府职能转型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发展创新“温州模式”。要着力推进市场准入由局部向全领域开放,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和民间活力;着力推进“温州人经济”向温州经济回归,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向大都市区经济转型,提升温州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努力建设生态型、组团型、智慧型大都市区;着力推进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转变,努力在市域治理体制机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这些既是温州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任务,更是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的努力方向。

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要敢于直面争论、敢于直面问题、敢于直面挑战,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持强有力的政治定力;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需要巨大的理论勇气,要善于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揭示“温州模式”的核心内涵和本质特征及其坚强的生命力;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需要巨大的实践勇气,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深入实践,确保温州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果,力争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温州过去的辉煌是“温州模式”的辉煌,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必将能够引领温州未来再创新的辉煌。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是巩固温州在全省全国发展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尊重温州人民伟大创造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温州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更是时刻牢记谆谆教导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坚定对“温州模式”的自信,坚定对温州人创业创新精神的自信,坚定对温州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勇于开辟改革新天地,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坚定不移地把“温州模式”发扬光大,继续把温州这面改革的旗帜高高举起,让这面光辉旗帜在神州大地迎风飘扬。

上一篇:在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电子白板 下一篇:家庭亲子绘画系列课程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