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乱世中修行自我

时间:2022-10-14 02:53:38

孔子――乱世中修行自我

孔子所强调的、希望的是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有仁心的人。他所说、所做、所教导的,是指引人往这条道路上走的,是修身、修心、修性。他允许错误的存在,也希望可以正视自己的错误,承认错误,然后改正。我一直都觉得,正视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很难的,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面对的是心的审视。旁人与自己的质疑无疑似是一场烈火,燃烧着、审判着自己,能否涅,全靠自己修身修性的境界了。

所以,孔子所说的一句句话是引导人们,使自我更加完善。有错,就改。不足,就补。没有什么耻辱的,我们需要正视自己。我不知道孔子是如何领悟、如何明白这些的,但既然是他领悟,而我们被引导,那么,孔子也是有慧根的吧。懂万物,懂世事,我总觉得儒学和禅是相通的,都是人思考,让人领悟,在思想的海洋里驰骋,无边无际,一点一点用灵魂、用思想感知这个世界。悬于上空,俯瞰浮生,心中自是了然一切。我想,孔子的领悟定然也是在浮世繁华中走过,再静坐冥想,,仔细推敲,最终了然。我脑海中已浮现一个场景,在一个简单大方的房间里,有人静坐,身旁一本《论语》,任灵魂去感受。当然,不是什么都不经历,最终就可以悟出的,无论多么厉害,多么有慧根的人,俗世中的事情总是经历过一遭,才会了悟。试想,一张白纸,如何变为丘壑。

崇尚君子,喜爱美德,是孔子心中一直存在的准则。程老师曾说,连温饱都顾不上时,大多数人都只会顾及生存问题,谁又管自由与品德呢?如果是我,我亦然。我只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当然,这样会于心不安,人生会沾染污点,可能亦会导致空虚,而君子呢?便是那少数人,于心无愧,饱受折磨,却也甘愿。苦的是身体,快乐的却是心。这是另一种乐趣,那君子的心中也是快乐的,自豪的,就如《飘》里那些坚守信念的南方绅士,日子虽苦,却不回头,坚定前行。人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得与失,善与恶,是与非,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便于衡量。人,是复杂的。

孔子推崇的是中庸之道。何为中庸?其实到现在我还不是很明白确切的意思,只是在心中有那种模模糊糊的感觉。而孔子所推崇的中庸似乎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庸,这种中庸是宽容,是不勉强,是通达的,不作太多要求,将你所能做到的程度发挥出来,不在能力范围内就不关自己的事了。这是一种圆滑的处世态度。我认为,《论语》和儒学所提倡的似乎并不是一定要按照那些条条框框,刻板的规矩来,它倡导的是灵活,于乱世中保住自身,将自己做到最好,而不至于受到伤害。刚则易折,适当时,低低头也没什么,只是有的原则性问题是永远无法低头的了。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上一篇:Scratch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高职院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