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重在优化机制

时间:2022-10-14 02:31:22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重在优化机制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当前江苏产业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江苏传统产业比重较高、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市场发育程度不够完善,必须通过优化机制探寻构建江苏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有效着力点。

市场导向:强化构建江苏现代产业新体系的主体地位

企业要形成可持续的赢利能力,就必须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的潜在变化,通过工艺、原材料、产业组织和服务承诺的差异化,获得细分市场的垄断利润。一是充分“借用”经济国际化的“外力”。江苏大多数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仍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代工”环节。应进一步发挥江苏全方位开放的新优势,通过实施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步伐“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新一轮的国际产业分工,逐步形成江苏与发达国家之间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双重垂直型分工。二是进一步激活企业理性逐利的“内力”。近年来,江苏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引起担忧,应在一定的产业组织政策指导下,引领企业协作,加大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形成大型企业集团,使江苏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进一步优化产学研资政的“协同力”。江苏大多数企业产品以质量稳定见长,有较快的市场反应速度,具有较强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和生产的竞争力,更能适应模块化、网络化、协同化生产的需要。应创新产学研资政合作机制,努力实现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叠加”,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

创新驱动:增强构建江苏现代产业新体系的突破机制

江苏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全国最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力,使科技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一,构筑人才高地是增强驱动力的首要选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是要实现产业知识化,必须在江苏优势产业关键链条中“注入”知识元素。知识的载体是人,必须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来加快产业知识化的进程,尤其是要注意引进创新创业的领军型人才。第二,突破关键技术是增强驱动力的第一要务。目前,江苏在电子信息芯片、高性能战略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明显落后,许多产品的关键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许多新兴主导产业的共性支撑技术有待突破。要着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鼓励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三,创新商业模式是增强驱动力的重要环节。对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大力推进设计创新,打造更多的自主品牌。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支持开展出口产品国际认证,对获得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予以奖励,形成品牌资源的先发优势,并通过鼓励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采购平台,放大品牌的增值效应。

结构优化:细化构建江苏现代产业新体系的评价机制

江苏2012年工业规模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服务业比重较低。2012年广东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57%,比江苏高山12个百分点。江苏首先要做大“增量”,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应着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有专用性基础服务设施园区集聚,提高专用性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频率,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化速度,形成新兴产业规模化和生产业良性互推的局面。还要着力制定并实施好产业技术路线图,以产业技术路线图来建立多方共赢的协同突破模式。其次要做优“存量”,进一步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要着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增强企业信息化竞争优势。要着力提高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制造更多终端产品和成套产品,推动更多的企业从“加工环节”逐步转向“终端整机”

要特别注重结合江苏已有产业的零部件制造优势,加大总装项目的引进力度,加快优势制造业规模化和高端化步伐。再次要做好“剂”,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要存在端化、集聚化、国际化化上下功夫,评价导向要在“补短”和“扬长”上做文章。江苏要着力通过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将现代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移植到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同时要牢牢把握当前我国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良好的政策机遇,实现江苏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最后要做靓“稳定器”,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要通过加快构建江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保护体系,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服务城乡居民生产消费、生活休闲、生态平衡的综合功能。

生态文明:强化构建江苏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倒逼机制

确保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必须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绿色增长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化生态对产业发展约束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要加快推进节能改造上程,在高效清洁燃烧、工业余热利用、高效机电节能等节能减排重点技术领域,加快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培育扶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改善能源结构,加强企业和园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

步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组织实施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积极创建一批省级生态工业同区,加快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示范城市、同区和企业,建成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和同区。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倒逼落后企业和产品退出市场。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对禁止生产和使用的产品、技术和装备,在国内处于落后水平的技术和工艺等,限期予以淘汰,将有限的环境容量用于支持高端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市场和社会机制。鼓励和支持“环境合同管理”和“能源合同管理”产业的发展,要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和利益导向。

政府推动:夯实构建江苏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基础保障

政府推动的有效着力点要放在建立健全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首先,做精“集聚地”,着力优化江苏现代产业新体系的空间布局。要依托现有主要交通通道和园区,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带。要通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设科技研发基地。要发挥现有港口优势,在沿江、沿海产业发展带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生产业,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山水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休闲农业。其次,做优“催化剂”,着力健全江苏现代产业新体系的金融支撑。鼓励民间资金进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既可加快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规模化步伐,又能减轻通胀的压力。应减少民间资金进入基金、融资租赁、信托、担保等行业的限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建立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为主体的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发挥股权投资功能。再次,做巧“助推器”,着力完善江苏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政策支撑。应打破所有制分割和行业垄断,加快推动外资进入电信、金融、保险、医疗等领域内国家新开放的行业和业务,发挥各级财政加大对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直接债务工具融资和省级各类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企业倾斜。

(执笔人:蒋佳林)

上一篇:这个年代的歌神—陈奕迅 下一篇:用手机就能取现金的ATM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