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14 02:10:08

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但不少教师注重的是一堂课的整体活动情境设计,忽略了从细节上对每个提问的情境设计。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对于没有深度、没有意义的问题应剔除。优秀的课堂提问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课堂真正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氛围。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创设 问题情境

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最容易误解和忽视的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方式。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交流感受、分享合作、体验研究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

在发现很多教师课堂随意提问这个问题后,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总结分析,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修改教学设计,对每个提问反复斟酌、提炼,力图以优秀的课堂提问促进三维学习目标的实现。

下面我以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处理》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达成教与学目标。

《表格数据处理》设计思路:

我把《表格信息加工》这一节的4课时教学内容以一个主题活动为主线,通过与此活动有关的相应数据加工处理来学习相关知识。当学到这一课题时,2008奥运会已经在北京顺利闭幕。可是奥运会成绩的世界排名在各国说法不同,这些说法从何而来?如何通过表格数据体现?……在主题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层层深入,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从数据信息表格化开始,通过对奥运会奖牌榜的分析、讨论,利用相关表格数据的计算方法来实践,以体现数据间的隐含关系,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一、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创设合理问题情境。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我利用这一生活事件作为学习数据处理的切入点,因为学生比较熟悉情况。

提问:北京奥运会是哪个国家排世界第一?

学生的反映一致,认为是中国。

我并没反对学生的答案,只展示了如下内容:

英国《卫报》8月20日发表文章说: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奖牌榜是按金牌总数排列的,中国名列第一;

美国则是根据奖牌总数排列的,美国列在第一;

澳大利亚统计委员会是按人均奖牌数量排列的,牙买加排在世界第一。

学生情绪立即高涨,讨论声音不绝于耳。

二、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创设问题情境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提问学生:对于三种世界第一的说法,你认为合理吗?有科学性吗?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首先,英国《卫报》是权威报纸,文章可信度高,其次,排名顺序都明确说出了依据,具有科学性。

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出了要学习的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评价同一信息。

三、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创设问题情境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给定一个有一定格式的各国奖牌数据文本文件――“奥运奖牌.txt”,让学生查看英国奖牌情况。学生怨言四起:眼睛累,难以查到需要的数据。

提问:以这种方式表达这样的数据信息合适吗?

如果让你统计这份数据你会以什么形式体现?

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学过电子表格,因此,自然想到Excel软件。

深入提问:如何让文本等数据表格化呢?即:如何把数值整齐地放进电子表格里呢?

对于信息的表格化,教材中并未提及。操作方法为:确定起始单元格―数据―导入外部数据―导入文本文件―选择“奥运奖牌.txt”。

在课堂上把这个过程添加进去,不仅要学生了解信息有不同的呈现方式,而且要学生明确信息表格化的过程。

四、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过程是信息技术课堂上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才能实现。在教授学生操作方法的时候摈弃了原先按部就班直接演示的教学方式,注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

下面是我精心设计的教学片段,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学生经过分析讨论才能完成任务。同时,解决下一个问题需要依附于前一问题的结果,这种逐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以课堂主体的身份来自主学习知识点,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仅体现了教师“教地过程与方法”,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学地过程与方法”。

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给定的奥运奖牌数据只有各国的金牌、银牌、铜牌数目与各国人口数。

1.提问:中国排名第一在表格中如何呈现?

大部分学生初中学习过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因此,知道经过排序就可以呈现。

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

(1)中国排名第一的依据金牌数。

(2)表格中有金牌数按金牌排序。

请学生讨论分析出结果后,实践操作。

2.提问:美国排名第一,如何在表格数据中体现?

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

(1)美国排名第一的依据是什么?是奖牌总数排序应按奖牌总数为关键字。

(2)表格中有“奖牌总数”字段吗?没有添加相应字段。

(3)奖牌总数数值没有金、银、铜牌数目已经给定求和得出奖牌总数。

(4)奖牌总数数值有了排序就可以实现美国排名第一。

请学生讨论分析出结果后,实践操作。

这个过程中,教师仅需提示学生求和操作方法就可以了。同时,提及函数的使用方法,常见函数的名称及含义。

3.提问:牙买加排名第一,如何在表格数据中体现?

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

(1)牙买加排名第一的依据是什么?是人均奖牌数。

(2)表格中有“人均奖牌数”字段吗?没有添加相应字段。

(3)人均奖牌数数值有吗?没有人均奖牌数=奖牌总数/人口数。

(4)奖牌总数及人口数都有,得出人均奖牌数对其排序就可以呈现牙买加排名第一。

请学生讨论分析出结果后,实践操作。

这一问题中,涉及了公式,引导学生根据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强调在表格中书写公式的方法和格式。

五、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教学环节中的信息反馈与评价过程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标准找出优缺点,以便提升自己的水平。经过本课时信息表格化、选择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等的亲身感受,请学生归纳出表格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明确任务需求―建立表格(添、删字段)―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比较复杂表格数据处理中的函数、公式知识点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细化、分层,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让学生领悟如何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隐含关系,让数据信息更好地为我们的任务需求服务,真正实现“信息的加工”的学习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 下一篇:深入浅出讲解“操作系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