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30例误诊分析

时间:2022-10-14 01:20:22

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30例误诊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3-1989-01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B

老年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重症之一,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出现误诊误治。本院2000年6月~2005年10月共收治30例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误诊病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0例AMI误诊病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2岁(平均68岁),均为住院患者,30例中误诊上消化道出血10例,脑血管意外5例,心律失常8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支气管哮喘2例。30例均经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最后确诊为AMI。

1.2误诊疾病:(1)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10例,其中2例出现低血压休克,均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胸闷症状入院,输血扩溶治疗,病情无改善,做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诊断AMI。(2)5例患者以突发肢体麻木、乏力,作头颅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5例患者均有糖尿病病史,给予降低血压、降血糖、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患者胸闷、呼吸困难加重,通过心电图动态观察及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同时诊断为AMI。(3)以心律失常为首发表现的8例患者,5例误诊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误诊为B型预激综合征,2例误诊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查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阳性而确诊为AMI。(4)5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入院前已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此次因胸闷、乏力、气促,双下肢水肿加重入院,以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病情无改善,查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阳性,纠正以前诊断,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AMI,3例行PTCA手术治疗。(5)2例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双肺闻及较多干鸣音,肺低可闻及湿音,给予平喘抗炎诊疗,病情无好转,做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确诊为AMI心衰。

2讨论

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由于没有明显胸痛症状,往往易延误诊断。原因:(1)老年人神经敏感性降低,痛觉阈值升高。(2)许多老年AMI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长期高血糖,造成心脏自主神经严重损害,致疼痛感觉传导受阻。(3)老年人动脉常有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平时部分人已有代偿性侧支循环建立,在此基础上出现面积不大的心肌梗死,往往无明显症状。误诊原因:(1)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患者的症状、体征不典型,往往没有考虑到AMI。(2)病史采集不全或患者对病史叙述不清。(3)老年人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有的就医较晚,甚至出现咳嗽、气促症状时就诊呼吸科而不去心内科,易致误诊。(4)临床医生对一些特殊心电图,尤其是宽大畸形QRS波群与AMI心电图没有认真鉴别。(5)个别临床医务人员思路狭窄,往往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没有动态观察心电图、心肌酶。因此,提高对老年性AMI的认识,特别是对患有高代谢综合征患者,在情绪激动、饱餐、熟睡等诱因发病首先考虑本病。对老年人到医院就诊,常规作心电图检查,疑有心肌梗死,尽早作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甚至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从而提高AMI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并且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心肌梗死恢复期常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谢扬,饶邦复.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策略[J]. 现代医药卫生,2006, 22(6):791.

收稿日期:2007-02-2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致多颅神经损害1例 下一篇:和胃清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2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