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行性腮腺炎64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08 02:38:06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642例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3-1975-02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B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并可累及各种腺体组织或脏器。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流腮患儿642例,均符合流腮的诊断标准[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42例,男461例,女181例。2~6岁126例,7~15岁516例。发病季节,全年均有发病,以1、6、7月发病最多,共279例,占43%;8、9、10月最少,共72例,占11%。

1.2临床表现:发热564例,占87%,头痛333例,占52%,两侧腮腺肿大308例,占48%,腮腺、颌下腺肿胀者4例,占0.6%,多数患儿伴有腮腺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1.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379例,白细胞轻度增加263例,多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血尿淀粉酶升高570例,占89%。

1.4并发症:(1)脑膜炎102例,占16%,患儿头痛、嗜睡、脑膜刺激征阳性。(2)脑炎26例,占4%,表现为神志改变,出现谵妄、昏迷及抽搐等症。病理征阳性,脑脊液以淋巴细胞增高,为病毒性脑炎的改变。(3)胰腺炎101例,占16%,患儿有中上腹痛,进食后加重,伴恶心、呕吐及血清淀粉酶升高表现。(4)炎38例,占6%,发病年龄11~15岁,肿大,疼痛,多为单侧,亦有双侧者,多于腮腺肿胀好转后再次出现发热,出现肿痛。(5)其他并发症:颌下腺炎4例,肝炎2例,心肌炎3例。

1.5治疗及预后:采取对症治疗,局部给予青黛散以食醋调成糊状,每日1~2次,局部外敷,口服双根合剂(为我院自制药主方),清热解毒,予病毒唑静脉滴入,合并脑膜炎和脑炎有颅内压增高表现时可用脱水剂,对重症或合并脑炎、心肌炎患儿可用地塞米松静脉点滴,但应短期应用,3~7天尽早停用。合并胰腺炎时禁食禁饮,可使用生长抑素。合并炎患儿予卧床休息,可用丁字带或弹力短裤托起,或干扰素300万U/日,肌肉注射日1次,3~5天。绝大多数病例7天左右痊愈,最长16天,无耳聋、视力障碍后遗症。

2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早期患儿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自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均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直接传播给他人,人群普遍易感,孕龄儿童最为多见。1岁以内发病最少,与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抗体保护有关。本组患儿中发病年龄均在1岁以上,学龄儿童516例,占80%。流腮的发病季节冬春季流行,本组以1、6、7月份最多,为非流行季节流行。据报道[2]20世纪90年代腮腺炎占住院感染病例的比例上升至36%,临床上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本组病例中以并发脑膜炎、胰腺炎最常见,其次是炎和脑炎,本组合并炎的患儿最小的为11岁,与流腮病毒仅侵犯生物学上有活性的组织,而处于静止状态,未发育的患儿生殖器官常幸免的与报道相符[3]。本组中并发肝炎和心肌炎者较少,未见关节炎、中毒性休克等其他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彭事伟.传染病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

[2]黄岩,江载芳.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传染病,内科病30年来的 变化 [J].中华儿科杂志,1995.3(1):32.

[3]张汝慧,王玲.流行性腮腺炎致多脏器损害662例临床分析[J].临 床儿科杂志,1996,14(3):220.

收稿日期:2007-03-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2胸腔置管治疗恶性胸腔积... 下一篇:除皱术中局麻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