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促进晋城辖区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

时间:2022-10-14 01:08:55

进一步促进晋城辖区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

摘要:按照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晋城辖区邮政储蓄银行于2008年相继挂牌成立。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为地方经济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加速邮储资金回流、有效缓解贷款难、弥补县域金融服务缺位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邮政储蓄银行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导致其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晋城辖区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发展情况的调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农村金融;小额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增-0106-03

一、晋城辖区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现状

(一)机构布局初步形成

据调查,晋城辖区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前,共有72个营业网点,分布于市县及各主要乡镇,其中县及县以上网点27个,乡镇网点45个,共有人员1521人,各项存款余额达51.5亿元。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共有14个自营网点,占原邮政储蓄网点的19.4 %,其中县及县以上网点10个,占原网点的37 %,乡镇网点4个,占原网点的8.9 %。在自营网点中,业务人员259人,占原人员的17%,各项存款16亿元,占成立之前各项存款的31 %。营业网点59个,业务人员406人,在体制上仍归邮政局管理。从调查情况看,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后,19 %的机构经营原31%的存款业务,仍有69%的存款由邮政局。

(二)各项业务发展迅速

一是储蓄存款余额和份额进一步扩大。2009年6月末,晋城辖区邮政储蓄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达61.3亿元,较成立之前增加9.8亿元,增长19 %。市场占有率达11.8%,较成立之前增加了1.5个百分点。二是绿卡发放量平稳发展。邮储银行成立以来共发放绿卡12.3万张,月均发卡量1万多张,月均发卡量与成立前基本持平。三是贷款业务增势较快。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共发放小额质押贷款5225万元,月增长额为348万元,是以前月份增加额的3倍以上。止2009年6月末,共发放小额贷款15956.8万元,其中支持商户13787.9万元,支持农户2168.9万元,有效支持了个体工商户流资不足以及农户的种养业发展需要。四是公司业务逐步起步。2009年6月末,共开立公司业务账户578户,账户存款余额达33017万元,其中基本户118户,余额569万元;一般户408户,余额12654万元;临时户22户,余额4748万元。

(三)金融服务进一步延伸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已在73个网点全部实现了通存通兑,其中有60%以上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已成为晋城连接城乡的最大金融网,邮政储蓄提供的基础服务已经深入人心,享有“绿色银行”的美誉。一是在晋城辖区农村拥有覆盖面最广的网点,且网点的信息化水平最高;二是经过一年的发展,为农民提供的金融服务时间长,服务的范围广,在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邮政储蓄银行是农民进行存、贷款和汇款的唯一选择;三是连接城乡的金融结算纽带,最快也最安全。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农村网点已经全面接入中国银联网络,可以为农民在异地提供比较可靠、方便的结算服务。如邮政绿卡不收办卡费和年费,实行最高手续费封顶,低廉的价格,深受农民工的欢迎。据调查,至2009年6月末,晋城所辖4个县(市)共有外出农民工10万余人,其中,近三分之一选择邮政汇兑和绿卡业务。

二、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准,服务“三农”的职能作用难以发挥

成立邮政储蓄银行是国家贯彻落实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要求的具体体现,亦是进一步弥补农村金融市场和社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重要举措,更是引导资金回流农村的最有效途径。但调查中发现,部分县(市)邮政储蓄银行农村机构网点少,人员不足,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与邮政储蓄银行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背道而驰。如陵川县邮政储蓄各类网点共10个,其中农村邮政储蓄网点5个,划入邮政储蓄银行的1个,仅占农村网点的20%。邮政储蓄员工74人,其中农村邮政储蓄员工41人,划入邮政储蓄银行农村网点的只有6人,仅占农村邮政储蓄员工的15%,农村机构及人员配置与支持新农村建设明显不匹配。

(二)管理体制不顺,责权利不明确

晋城市辖区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在体制管理上,采取邮储银行自营网点和邮政局网点并存的模式,业务工作关系比未分设前更为复杂,风险责任不清,影响了业务的进一步开展。一是资产管理使用不统一。目前邮储银行对现有的资产只有使用权,无支配权,全部资产仍归邮政局所有。如现有的14家自营网点的产权、交通工具、库房、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均属于邮政局所有,这在管理上对其资产没有支配权,权责不统一,无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二是业务与人员管理不统一。目前,邮政银行只对其自营网点有全部业务的管理权,对网点只负责业务管理和指导,对营业员业务能力的强弱好坏不能直接予以奖惩,对人员的调配也只能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封闭流动。银行对从业人员管理权的丧失,大大削弱了业务管理的力度,影响了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三是成本与收益不对等,影响工作积极性。以陵川县邮政储蓄银行为例:支行有管理人员15人,负责全辖邮政储蓄机构的业务管理和检查指导。全县10家营业机构只有2家收益归银行,另外8家的收益归邮政局,如果按机构数来匹配支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只有20%能为银行带来收益,其余80%没有收益。劳动力成本与收益的巨大反差,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成为制约邮政金融业务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产品设计存在缺陷,限制贷款业务发展

小额质押贷款和小额贷款主要是为了解决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支持新农村建设而设计的,从制度设计和运作来看属于低风险业务。但调查发现,此项业务运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客观上阻碍了邮储资金回流的步伐。一是小额贷款设计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目前晋城辖区邮储银行开办了个体商户联保贷款、个体商户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户信用贷款4种小额贷款业务,与其他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比显得贷款品种太少,不能满足农户和微小企业的需求。同时个体工商户最高贷款限额为10万元,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就个体经济发展现状,上述条件限制将影响贷款需求,不能满足生产经营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较大的的个体户资金周转需要。二是结息方式不灵活。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在贷款管理上实行等额本息和阶段性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等额本息法要求贷户在贷款的当月除了归还利息外,还要按比例归还本金,阶段性等额本息法也要求贷户在贷款当月就要归还贷款利息,几个月以后按月归还贷款本息。执行等额本息法贷款方式的农户,不得不留一定的贷款用于归还当月甚至数月的贷款本息,这样就增加了农户的贷款成本,与农村季节性收入存在矛盾。三是存单质押物范围狭小,客户资源受到限制。目前该业务的质押品只能是本县(市)邮政储蓄开户的整存整取定期存单,不允许以他行、他地的存单等作为质押品,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客户贷款的应急性和操作性,使得客户办理该项业务的积极性不高,或根本无法参加此项业务。如陵川县邮政银行6月末小额质押贷款余额只有67万元,最多贷款月份余额也只有126万元。四是小额贷款利率过高,借款人难以承受。目前邮储银行对小额贷款不分期限档次统一执行13.5%的利率,高于1年期基准利率8.2个百分点,高于农村信用社同档次平均利率3.9个百分点,高于农户之间民间借贷平均利率1个百分点,较高的利率水平,没有发挥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

(四)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邮政金融业务在我国还是一个全新发展事物,由于组成人员复杂,目前熟悉和胜任工作的人员还很少。以陵川邮政储蓄银行为例,在管理人员中,股级以上人员有本科学历的仅1人,占17%,有83%的管理人员是大专及以下学历。从管理人员的从业情况看,6名管理人员仅有1名从事过银行工作,其余5名仅从事邮政储蓄业务,均没有银行管理经验,更没有银行基层网点管理经验和工作经历,其管理能力、政策水平和金融业务知识水平不高。从职工队伍素质看,绝大部分邮政储蓄银行的工作人员仍未转变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仍停留在过去只存不贷、一味追求扩大存款规模,缺乏银行风险管理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对如何经营管理资产业务较少思考的状态。从职工业务技能上看,绝大部分从业人员金融知识和技术技能比较缺乏,较少对金融业务进行系统学习,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相对偏低,经济金融及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特别是从事信贷业务经验的人员严重不足,制约了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

三、多措并举促进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

(一)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农村的金融覆盖面,加大服务“三农”力度

在确定邮政储蓄银行的机构定位时,必须把握好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优势,特别是利用其在农村地区的网络优势和对农村地区、农户情况比较熟悉的特长开展存取款、贷款、汇兑、保险等基础金融服务,发挥邮政储蓄银行沟通城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和其他商业银行实现错位竞争,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消除城乡二元制结构做出贡献。因此,建议将现有的机构网点定位在农村,或将农村地区的代办网点纳入邮政储蓄银行,真正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职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理顺管理体制,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的统一,克服多头经营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是尽可能争取网点全部划归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邮政金融网点统一经营和管理。网点全部划归邮政储蓄银行以后,原收入分配额度仍不变,但由各级邮政储蓄银行逐级统一上划收入资金,再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按适当比例逐级下拨,既保证邮政金融业务的有序发展,又可使管理部门对邮储银行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有利于邮政金融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各级邮政储蓄银行的大量的支撑环节可以统一按属地划分,外包给邮政企业。双方签订服务支撑合同,邮政储蓄银行按合同支付相关服务支撑费用,邮政企业按合同提供相关支撑服务,既能保证邮政储蓄银行的各项业务正常运转,还有利于邮政储蓄银行的服务水平提高和各项业务的顺利发展。三是建议尽快出台邮储银行和邮政企业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权利和利益分配,妥善处理双方关系,有效防控邮政金融业务风险。

(三)加大产品研发,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信贷产品

一是深入农村市场进行调研、分析,掌握农民需求。二是细分市场,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行客户经理制,保证客户经理提供与每个农村客户“面对面”的交流,将业务的功能和优点推介给客户。四是要逐步改进产品设计,合理下放审批权限,适当上调贷款限额和增加质押品种,积极稳妥地扩大业务规模,使邮储资金真正回流农村,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五是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党中央已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农村消费市场,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利用网点优势,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开发适合农村居民消费习惯的信贷业务,比如说现阶段可以发展二手车等大额耐用消费品信贷新业务。六是合理定价并改进还款方式。建议邮政储蓄银行在制定贷款利率时应根据贷款类型确定不同的结息方式,具体利率水平可参照农村信用社执行。同时,在还款方式上也需改进,如将还款方式,改为按农业生产周期归还贷款,使农户用生产经营的收入归还贷款。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邮政储蓄银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根据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发展需要,尽快引进金融、会计等专业人才,并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工作。二是组织邮政储蓄银行管理人员进行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内控建设、风险防范、信贷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培训。三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现有从业人员实施全面、系统培训。同时,鼓励通过参加自考、在职就读等方式自我提高,优化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四是选派业务骨干到管理较好的商业银行重点学习信贷业务、零售业务,掌握业务操作流程、风险管理手段等。五是建立、健全邮政储蓄银行从业人员激励和分配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建设一支融合邮政特色、银行特质,适应竞争需要和现代管理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为邮政金融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课题组组长:张炯玮

课题组成员:乔中秋张利民宰红玲

郑红霞郭志卫

执笔:宰红玲郑红霞

上一篇:滨海新区银行业金融创新调查 下一篇:浅析银行业的适度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