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的女孩

时间:2022-10-14 11:41:48

放风筝的女孩

初春刚刚探头,春风就从树林中涌了出来,随意地在这未醒的温暖中乱窜。花儿伸个懒腰,花瓣伸展开来。

一个小女孩,脑后短小的辫子像兔子的尾巴一样。她微微皱着眉头,嘟着红朴朴的脸蛋,两只眼睛盯着怎么也放飞不起来的风筝。她重新站起来,拖着风筝,一摇一摆地向前小跑着,风筝蹭在地上,发出与小石子摩擦的“沙沙”声。

风筝实在是飞不起来,她跑去妈妈那儿,忽闪着两只大眼睛问:“妈妈,怎样放风筝?我怎么扯它都不飞!”“呵呵!”妈妈揉了揉她的小脑袋,“孩子,你现在就像这风筝一样,走路摇摇晃晃的,你需要时间,慢慢来。”

次年春天,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小风筝,她小心地随风起跑,稳稳地踩着每一个点,风筝被风轻轻地托起,小女孩的眼睛忽闪了一下,跑得更快了,胸前的蝴蝶结也摇摆不定地飞舞着,两根粗粗的麻花辫有节奏地跳着。

终于,小风筝还是悄悄地落地了,无论小女孩怎么拉扯也不飞了。

妈妈摸了摸她的小麻花辫:“孩子,你现在就像这风筝一样,要学习,学会怎样飞起来。”

小女孩开始上小学了。

又是一个暖人心扉的春日,小女孩的两根麻花辫已经换成了简练的马尾辫。现在放小风筝什么的,对她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了。她边向前跑边向后张望,不停地控制脚下的速度,手熟练地抖动着细线,望着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小女孩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妈妈将一个大风筝交给小女孩,小女孩拉着风筝没跑几步就觉得风筝太沉了,险些把小女孩绊倒。妈妈拍了拍小女孩的肩,接过小女孩手中的线轴,慢跑了几步,轻轻地一抖线,风筝飞起来了,妈妈乌黑浓密的头发被春风吹得不停地在耳边飘荡:“孩子,你现在就像这风筝一样,要长大,长大后你就有力气驾驭大风筝了。”

小女孩长大了,从小女孩变成了女孩。

这是个花香伴蝶舞的春日,女孩放风筝的技术已经比妈妈好了,可是今天的风筝是妈妈放的,女孩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在蓝天上高飞的风筝,静静地看着妈妈被春风吹起的乌黑头发里夹杂着几许银白。

妈妈要为即将离开这里去另外一个城市工作的女儿送行。妈妈紧握线轴,眼睛盯着在天上飞得正欢的风筝,嘴里喃喃低语:“孩子,你现在长大了,就像这风筝一样,学会高飞了。不过不管飞得多么高,总有条线会牵挂着你。”

许多年过去了,在一个同样和煦的春日,那个长大的女孩带着自己的孩子,推着轮椅上的妈妈去放风筝。

女孩稳稳地把轮椅停在空地上,取出风筝,再次放飞。风筝很听话地飞了起来,高高地飞在蓝天白云中。“哇!妈妈好厉害!”女孩的孩子就像女孩小时候看妈妈放飞风筝时一样惊奇,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和崇拜。一旁满头白发的妈妈淡淡地笑了,带着脸上岁月无情的痕迹。

女孩将线轴交到妈妈手中,蹲坐在妈妈身边,一同与妈妈抬头看那自由飞翔的风筝:“妈,我就像那风筝,飞得远远的,高高的。即使我飞得再高再远,可是,您瞧,风筝上的线永远地都在您的手心里……”

这时女孩的孩子跑过来,忽闪着两只大眼睛问:“妈妈,妈妈,怎样放风筝呢?”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一中指导教师:王秋珍

这篇作文像是一则寓言,而妈妈就像是一位智者。文章的构思很巧妙,围绕着“放风筝”,文中一共出现了三位人物:妈妈、女孩、女孩的孩子。这一组人物关系隐喻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在她们手中,“放风筝”被一代代地传承。文章详写的是作者和妈妈学习如何放风筝,妈妈采用的是分解式教学,从“需要时间”到“要学习”,再到“要长大”,这些技巧恰巧和作者的人生同步,它们是一位母亲给予女儿的谆谆教导和宝贵的成长启迪。而文章略写的是女孩教自己的孩子放风筝,此处简直是惜墨如金,仅仅用了孩子的一句“妈妈,妈妈,怎样放风筝呢”,蜻蜓点水一般地带过。此处其实最妙,不仅严丝合缝地照应了开篇,还自然利落地收束全文,引人遐思。

【适用话题】那年,和妈妈一起放风筝;成长的智慧;风筝・女孩……

上一篇:材料作文“秋实沉思”素材运用指导 下一篇:母亲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