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14 10:54:04

师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师范类毕业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就业形势。为解决师范生就业问题,师范院校应该根据就业状况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师范毕业生自身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及时转变观念,打开就业新局面;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 师范毕业生 就业 市场化 应对策略

目前,国家推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随着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放开,在就业市场化边缘徘徊多年的师范类毕业生开始真正过渡到市场化,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阶段。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如何提高师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在促进其充分就业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一、师范生就业市场形势分析

(一)师范生就业市场面临的挑战。

随着师范生就业市场化的推进,就业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师范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师范毕业生人数增多,教育部门职位饱和使师范毕业生面临膨胀性失业;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的界限;素质教育的推广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研究生和非师范类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受到欢迎,分割了师范就业市场份额;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批在岗低学历师资通过接受培训和深造巩固了其市场占有地位;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基础的大学生毕业市场体系的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加剧了师范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师范生就业市场带来的机遇。

当然,师范生就业市场化也给师范生就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师范生就业进行市场化改革以后,学生的就业由原来面向单一的教育系统变为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任何单位,大大地加强了师范生的就业面。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对扩大就业产生强有力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国家确定“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将教育从幕后推向了前台,教育法、教师法相继出台,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从国家政策上得到了保证。私立学校的兴起与发展,为师范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师范生就业的放开,户籍制度的改革,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逐渐取消,使师范毕业生可以到非毕业生生源所在地的任何省市工作,对志愿到农村及西部地区任教的师范生国家还出台了特殊的优惠政策。

二、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就业市场化的应对策略

师范院校要积极结合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狠抓落实。

(一)根据就业状况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教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众多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落后,理论与实际脱节,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一些社会需求量不大甚至不需要的专业依然每年大量招生,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却严重滞后。在扩招过程中,许多学校仅仅从办学效益出发,根据学校办学资源确定招生数量,对社会的需求考虑甚少,更谈不上深入研究。

为解决这一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进行课程改革。

各师范院校要不断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就业指导部门反馈的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模。应渗透“新课改”的精神,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把教学目标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移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来。在课程设置上,扩大选修课的比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达到学生共性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效果。

2.加强教学基本功锻炼,提高职业技能。

师范生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完成教学工作的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的能力等。当前师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组织能力不强、知识面狭窄、兴趣单调,难以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口头表达能力差,语言组织缺乏逻辑性,普通话差;不善于板书、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教态不自然、课堂应变能力差等。应通过有针对性地多开展诸如演讲、辩论比赛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多开展模拟课堂教学、三字一话比赛以及课件制作比赛来促进学生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多给学生独立组织活动的机会来提高其开展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3.探索开放型办学模式,开展民主教学。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师范生选择进入非教育行业工作。为适应新变化,一些师范院校已经开始尝试新的开放型办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两年或三年学科专业知识后,在第三年或第四年根据自己的志愿,选择是否接受师范教育,获得师范专业学士学位或专业学士学位。这种办学模式更加尊重学生的选择,与世界教师培养模式接轨,值得借鉴。各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师范生培养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最终形成科学、完备、切实有效的办学模式。

(二)建立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学校必须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畅通用人单位信息渠道,推行全员化就业工作机制。学校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设计贯穿大学生涯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鼓励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从事教学工作,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一部分学生继续学习提高学历,引导一部分学生在教育系统以外的更广范围内就业。

1.建立新型合作的就业市场工作模式。

就业工作不仅是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责,也是学生、用人单位、高校等多方面主体的互动,因此师范院校应建立校内通力协作、校外密切合作的新型就业工作模式。在这种新型模式中,学生和用人单位是主体,高校为中介和服务机构,教育和人事主管部门为组织者和协调者。

从校外合作来看,师范院校应注重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加强同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与政府部门、教育、人事主管部门的沟通和支持,重视和发挥校友会的影响力和推荐作用。可以以毕业生教育实习为契机,建立教育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举办双选活动、基础教育改革与研讨活动等积极培育就业市场,由此与用人单位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也可以通过优秀毕业生来孕育和巩固就业市场,用高校良好的声誉来开辟新的合作关系等。

从校内合作来看,高师院校应努力建立一支知识化、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并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一方面吸收校内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从事就业指导的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另一方面吸收校内心理学等专业的人员,除择业辅导外,还可进行个性分析、心理测验、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2.贯通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以咨询和信息为中心内容的就业指导全过程。

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应摆脱原来纯技术指导的狭隘,贯通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全过程,从职业生涯、人生规划等更高层面去认识和把握就业行为,使就业指导工作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

就业指导应下沉至低年级,从开学伊始就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并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和组织有益职业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毕业前夕再重点进行政策、程序、技巧、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可以采用课堂授课、团体咨询、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现场模拟等形式,并根据学生的专业、气质、能力、兴趣等突出个性化辅导。

三、师范生自身对就业市场化的应对策略

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就业形势,师范毕业生应该以自身素质建设为中心,全面提高就业竞争力;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增加就业机会开拓新局面;还要进行科学、长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一)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师范类毕业生在充分掌握学校开设的专业课外,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非专业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了掌握师范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外,还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较高的英语及计算机水平特别是一定的科研能力是师范毕业生就业成功的法宝。

(二)及时转变陈旧观念,打开就业新局面。

师范毕业生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能固守原来的就业观念,不能一心盯着大城市、发达地区,或者教育系统中的公办学校和知名学校。学生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自身的特长,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使自己真正学有所用。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积极争取到教育系统外或省外就业,拓宽就业面;部分学生也可以参加考研,待条件成熟再就业;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尝试通过创业就业。

(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人生新蓝图。

师范生在入学后就要规划好自己将来打算的职业,并根据该职业所要求具备的素质不断努力。准备在教育系统内就业的就要提高教师应具备的技能水平,加强教育实习,为能使自己毕业后胜任教师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在系统外就业的就要强化自身的个性化素质,培养某方面的显著特长;准备继续求学的就要学好外语和专业课,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总之,面对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师范院校还是师范毕业生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及时做出各种应对策略。师范院校要深化改革,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而师范生则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就业期望,将自身理想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本贤.师范生就业市场分析及高校之应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0):45-46.

[2]刘伟,张迪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6):69-71.

[3]刁文彬,刘文文.论师范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巢湖学院学报,2007,(01):152-154.

[4]安静,朱玲.师范生潜在就业危机的原因与对策[J].唐山学院学报,2006,(02):80-82.

[5]李娜.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及应对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4):101-102.

[6]邓世江.浅析高师学生就业问题[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2004,(03):282-283.

[7]蒋胜祥.大学生就业指导[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上一篇: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之我见 下一篇:我校学生自主管理的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