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高职学生工作中以人为本的严格管理模式

时间:2022-10-14 10:12:54

正确认识高职学生工作中以人为本的严格管理模式

1 正确理解高职院校以人为本严格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高职学生特点

随着高中毕业生生源的减少,各高职院校招生学生入学分数普遍偏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本科学生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是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学习能力差;二是自我控制能力差、团结意识弱,个人表现欲望强;三是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低,认识不到参与集体活动的锻炼价值;四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学生干部工作习惯等方面尚未养成,导致个人综合素质表现不理想。

1.2 高职学生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各有不同,多数实行院系两级学生管理模式,也有的实行级部管理模式,在管理机制上实行学生科团总支合署办公模式,不管体制机制形式如何,都是在向着精细化管理方向努力,都是在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而努力,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管理不严,导致学生纪律观念淡薄;二是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管理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常规管理不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管理质量高低,关系到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与秩序的建立,工作不规范,成长环境差,易形成学生散漫、不思进取的心理。

1.3 高职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因而特别需要受到尊重、关爱、体贴和激励,特别重视自我表现和他人的评价。作为学生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要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考方法来面对学校、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家长,自觉克服消极心理,学会对人生目标进行设计并围绕目标来对自身进行管理,尽可能发挥其特长和潜力,尽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

1.4 高职学生管理从严要求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多为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纪律较为松懈,作风比较拖拉,严格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是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学习、作风及日常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正确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人员的共同责任。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管理者、教育教学人员必须以身作则,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实践证明,合理的严格要求会使学生得到更健康的成长。

1.5 社会经济发展对实行以人为本严格管理的需求

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企业领导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看重一名毕业生的交流沟通、为人处事、服从执行、规范创新等的综合能力以及文明修养、行为习惯等综合素养,“德厚、技高、乐业、好用”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更好体现了社会对毕业生能力的综合要求,以人为本、严格管理也符合企业管理理念,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的要求。

2 实行以人为本的严格管理模式可能实现的培养目标探索

2.1 帮助高职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成败,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签订相应的管理协议,不断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建立学生共同遵守的校园秩序,变强制管理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在帮助学生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尤其注意引导,可以通过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同学们从习惯养成角度谈个人认识,找出同学们中的坏习惯或不文明现象,帮助重视习惯养成,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2.2 帮助高职学生创造良好环境

环境的熏陶可以决定一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阶段目标,学生学习生活环境除了学校软硬件建设外,更重要的是学风和班风建设,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可以凝心聚气、统一思想,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2.3 更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

以人为本首先要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安全,安全纪律是管理中的难点,严格管理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可以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意识,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加强安全纪律检查,举办警示教育活动等,降低学生打架、夜不归宿、偷盗等现象的发生率,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切可能条件。

2.4 更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以人为本、严格管理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毕业生,使得毕业生很快适应企业文化,更快掌握企业精神和管理要求,较快实现从一个纯正消费者向生产者角色转化的过程,得到用人单位认可,实现高职教育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3 以人为本的严格管理模式中的工作创新

3.1 转变并创新思维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规范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评价手段,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要结合现在学生所处的时代、成长的环境、接受的信息、思想的活跃程度等,及时创新个人的思维观念,因势利导,让我们的思维观念跟上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切不可用个人的思维习惯强加于90后学生的教育。

3.2 创新管理和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

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对管理的评价机制不能仅局限于班级不出事,要把班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纳入考核项,制定鼓励辅导员班主任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工作创新的制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就是公平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的方式可以量化,要制定考核标准,为学生评优、奖助、组织发展乃至就业推荐、毕业签订的评比、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可以为管理者和学生成长提供成功保障。

总之,在新形势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下,高职学生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严格管理制度并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使之得以很好的贯彻执行,更加需要以人为本、严格管理的学校管理模式,并注重加强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层次、各种各样的人才。

上一篇: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非正式组织在学生管... 下一篇:宽严相济:浅析初中班主任的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