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后丹红注射液抗血小板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14 09:50: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后丹红注射液抗血小板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丹红注射液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支架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并配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结果:疗程结束后,显效3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治疗后PA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活化因子; 支架术; 丹红注射液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7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1]。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支架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而血小板的活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过程有密切联系,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在支架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并配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患者符合WHO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男24例,女20例;年龄35~75岁,平均56.5岁;体重49~75 kg,平均(53±2.8)kg。

1.2 方法 患者在行支架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应用ACEI、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同时给予患者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加30 ml的丹红注射液进行滴注,用药时间20 d,观察患者用药时的不良反应。PAF测定方法:抽取患者1.8 ml肘静脉血,将上层血浆分离,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量PAF水平。患者在入院24 h内、支架植入后、丹红注射使用2周后,分别采集血液样本,测定PAF。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明显好转,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恢复正常,心电图S-T段下移明显,对称高尖T波消失,无并发症;有效:临床症状缓解,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主值下降,心电图S-T段下移,对称高尖T波有所改善,无并发症;无效:心电图及临床症均未改变甚至加重,出现并发症。

2 结果

疗程结束后,显效36例(81.82%),有效7例(15.91%),无效1例(2.27%),总有效率97.7%。治疗前PFA(136±19.76),治疗后PAF降为(73.87±15.93),治疗前后PA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从中医角度看,属于血瘀证,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当中,血小板活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血小板活化的现象确实存在于血瘀证中,各项活化指标的增高和血瘀证关系密切,其中血小板活化因子是重要的标志物。迄今为止,PAF是已知的最强血小板活化剂,是造成心肌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或心性猝死等情况的出现[3]。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能够造成患者血小板的高度活化,因而形成血栓的危险也大大的增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浓度变化进行测定,以便对患者血小板的激活和内皮受损情况有较好的了解和掌握,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以及治疗措施的合理选择,都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可作为对血小板活化进行检测与观察的辅临床指标[4-5],血小板活化因子还可以作为血瘀证重要的微观辨证指标。对于冠心病的预防与控制,PAF拮抗剂有重要价值。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主要为:丹参酮与丹参酚酸具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以及抗血栓形成的效果,能够将氧自由基清除;而红花能够对血小板黏附与聚集进行有效的抑制[6],加强血栓素的激活与释放,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对PGI2的释放,对外周循环中的TXA2/PGI2的平衡失调进行纠正,以便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积极防治,对受损的心肌细胞进行有效的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支架术之后,应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发挥出最佳的功效,将中医和西医进行有机的结合,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血小板活化对血瘀证的发生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是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测定,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支架术后,应用丹红注射液作PAF拮抗剂进行抗血小板的治疗,能有效增强支架术疗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齐艳红,宋璐秦,张曼力.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93-94.

[2] 韩景宣.丹红注射液联合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56-3557.

[3] 吴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溶栓治疗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142.

[4] 薛瑞璐.不同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20(1):66.

[5] 秦国英.急性心肌梗死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9-120.

[6] 郝晓云,任莉.丹红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60例[J].陕西中医,2011,32(10):1284-1285.

(收稿日期:2012-04-06) (本文编辑:李静)

上一篇:小切口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及撕... 下一篇: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临床体会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