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周年氮肥施用量对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时间:2022-10-14 09:31:15

小麦―玉米周年氮肥施用量对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摘 要:以强筋小麦新麦26和紧凑型玉米中单909为试验材料,来确定安徽淮北地区小麦-玉米适宜施氮量。从小麦、玉米周年总产来看,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年施氮肥24kg/667m2以上可满足吨粮的需求,本年度最佳组合为全年总施氮量24kg/667m2,小麦、玉米施氮比6∶4的产量最高。

关键词:小麦;玉米;氮肥施用量;产量;产量结构

中图分类号 S512.1;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38-02

按小麦500~600kg/667m2、玉米600~700kg/667m2的产量目标,在全年秸秆还田下,通过籽粒约带走磷(P2O5)、钾(K2O)量分别为11kg/667m2和6kg/667m2(计算量)。磷按收获带走量的1.5倍施用,即全年施P2O5量16kg/667m2;钾按收获带走量的1.5倍+3kg/667m2施用,即全年施K2O量12kg/667m2。另据以往在高产灌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研究,磷肥以2/3用于小麦,1/3用于玉米效果较好,而钾肥则与之相反,以2/5用于小麦,3/5用于玉米效果较优。据此确定小麦季P2O5用量10kg/667m2,K2O用量5kg/667m2,玉米季P2O5用量6kg/667m2,K2O用量6kg/667m2。笔者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氮肥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周年一体化施用技术研究,探讨施氮量对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2-2013年在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实施,试验地土质属砂姜黑土,土壤肥力中等。耕作方式为小麦-玉米,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小麦品种为新麦26,玉米品种为中单909。供试肥料:12%过磷酸钙、氯化钾、45%(N-P2O5-K2O=15-15-15)复合肥、尿素。

1.3 试验设计 设小麦-玉米两熟制周年氮肥用量24、30、36kg/667m23个水平,小麦、玉米作物间的氮肥分配比例为4∶6、5∶5、6∶4。共计9个处理:(1)N24,4∶6,即小麦季9.6kg,玉米季14.4kg(下同);(2)N24,5∶5;(3)N24,6∶4;(4)N30,4∶6;(5)N30,5∶5;(6)N30,6∶4;(7)N36,4∶6;(8)N36,5∶5;(9)N36,6∶4。

其中:小麦季氮肥与拔节期追肥按4∶6施用,磷肥用过磷酸钙,钾肥用氯化钾作底肥;玉米季磷钾肥作底肥,按磷钾肥定量以15-15-15复合肥形式施入,40kg/667m2,其余氮肥在大喇叭口(V12)期追施。试验小区40m2(8.3m×4.8m),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

1.4 试验过程 (1)小麦季:2012年10月15日整地,将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分小区施肥,10月16日播种,10月21日出苗,基本苗16.4万~18万/667m2。12月上旬喷施“麦喜”防除杂草,2013年3月5日喷施井・蜡芽防治纹枯病,3月11日追施拔节肥,3月27日用毒死蜱和阿维菌素防治麦蜘蛛。受冷空气影响,4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达0℃,草面温度-1.5℃,4月22日最低气温0.6℃,已抽穗的小麦小花受害,结实率下降。4月15日喷灌,4月18日喷施多菌灵、吡虫啉、磷酸二氢钾,防治赤霉病、蚜虫和缓解干热风危害。6月4日收获,脱粒、晒干后计产。

(2)玉米季:6月8日将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整地,分区施肥,6月9日采用精量点播机播种玉米,行距60cm,株距22cm,6月16日出苗。6月27日用毒死蜱+氯氰菊酯防治二点委夜蛾,6月29日用4%烟嘧磺隆苗后除草,7月13日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月21日喷施毒死蜱+20%三唑酮防治玉米螟、叶斑病。8月5~23日受持续高温和干旱影响,粒重有所下降。10月5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析 由表1可知,小麦产量最高的是处理9,达470.6kg/667m2,其次是处理8,为462.8kg/667m2,第三位是处理3,为457.4kg/667m2,,产量最低的是处理1,为390.8kg/667m2,说明在设计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经F检验,处理间达显著水平,新复极差法测验结果:处理9、8、3与处理1、处理2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玉米产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最高的是处理4,达574.2kg/667m2,最低的是处理8,为531.1kg/667m2。全年产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最高的是处理3,达

1 028.7kg/667m2,最低的是处理2,为937.2kg/667m2。综合分析,为降低成本,增加全年经济效益,施氮量以处理3 N24,6∶4;处理4 N30,4∶6;处理5 N30,(下转60页)(上接38页)5∶5和处理6 N30,6∶4较为适宜。

全年生物产量最高的是处理4,为3 161.1kg/667m2,最低的是处理9,为2 201.5kg/667m2。

2.2 产量结构分析 由表2可知,小麦成穗数处理间达显著水平,处理3穗数最高,为47.2g/667m2,与处理1存在显著差异,与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穗粒数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穗粒数逐渐增加,以处理9最高,每穗24.8粒。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千粒重逐渐降低,以处理1最高,为50g,最低的是处理7和9,为43.4g。

玉米穗数处理间差异显著,最高的是处理5,为

4 625.7穗/667m2,穗粒数和百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1)在设计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逐渐增加,产量最高的是处理9,达470.6kg/667m2;玉米产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最高的是处理4,达574.2kg/667m2;全年产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本年度最佳组合是处理3 N24,6∶4;其次是处理4 N30,4∶6;处理5 N30,5∶5和处理5 N30,6∶4。

(2)全年生物产量最高的是处理4,为3 161.1kg/667m2,最低的是处理9,为2 201.5kg/667m2。

(3)由于4月7日和4月21日2次低温冷害,影响了新麦26的小花育性,麦穗缺粒较多,平均穗粒数20多粒,大大影响了试验产量水平。低氮的处理受低温的影响更大,穗粒数不足20粒。由于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大大提高。从产量三要素来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667m2穗数、穗粒数增加,而千粒重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玉米穗数处理间差异显著,最高的是处理5,穗粒数和百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责编:张宏民)

上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实践体会 下一篇:大班额条件下作文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