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10-14 09:18:19

浅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

摘 要:通过阐述心理亚健康的概念,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现状及表现,基于广西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调查的情况,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提出通过健全网络、重点干预、教育宣传等方式,推进三维一体的心理亚健康干预结构的建立,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亚健康 干预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085-02

1 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高校每年因承受能力差,情绪脆弱,神经衰弱等原因退学、休学学生不断增加,轻生自杀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国家、学校、学生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调查显示,心理亚健康状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呈上升的趋势,突出表现为学习与就业的压力过大,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情感纠葛、恋爱失败造成的心理变异等方面,这些状况可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如何预防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或精神障碍,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帮助其向心理健康状态转化,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

2 心理亚健康概述

2.1 心理亚健康概念

“心理亚健康”是指未达到心理疾患程度的偏常态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远远没有达到“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的严重程度。诸如,在人们承受一定的刺激或压力时,心理和行为稍微地偏离正常常规,但又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由于刺激的大小或压力强弱的不同、个人心理素质或个性的差异以及对所遇生活事件的主观评价的区别,其心理亚健康的轻重表现也各异。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意识、智力、情绪、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表现比较突出。

2.2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现状

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因心理困扰前来咨询的大学生主要存在学业、情绪、躯体症状、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广西医科大学唐峥华老师等人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诊断问卷》对广西7所院校1-4年级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水平处于中等状态,其中学习适应问题是重要体现,此外的情绪、躯体症状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在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占有主导的作用。

2.3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表现

(1)学习适应问题。学习适应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大学生在这方面普遍存在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满意,学习方法欠佳,学习自控力差,对所学知识非常费解以及感觉自己的学习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问题。

(2)情绪问题。情绪问题指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和控制力较差,常受不良情绪控制。具体表现有: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场合或活动,害怕面对考试和课堂提问等具体情境,睡眠质量不好以及感觉大学生活难以适应等。

(3)躯体症状。这指的是大学生躯体症状表现,包括了头晕、心慌、胸闷、憋气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听力、嗅觉等感官功能的下降症状。这些是心理亚健康的显性表现。

(4)人际关系问题。指的是人际交往的期望与实际交往能力、现实的人际关系反差太大而造成心理上的逃避,恶性循环。具体表现有觉得自己没有好朋友、自己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不想与人打交道,认为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不会向他人倾诉内心的话,与父母关系淡漠等。

3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干预体系构建

大学生正处于求学、为迈入社会作准备的阶段,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大学生本身也渴望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在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关注大学生中的心理亚健康群体,帮助他们走出亚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广西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通过健全网络、重点干预、教育宣传等方式,推进三维一体的心理亚健康干预结构的建立。

3.1 健全网络,实时监控,有效应对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

(1)夯实人员基础。成立由学校分管领导负责、学生工作相关部处领导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整合心理中心、心理学教研室、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学生队伍以及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力量,组建成由专兼职教师与学生志愿者相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专业化服务团队。整个团队通过实践与培训、交流,不断提高“教学、咨询、科研、培训、干预与治疗”的业务能力。

(2)搭建心理危机干预“4+1”网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与心理治疗一级对接式工作模式。一级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二级为学院心理工作站,开展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工作,并与一级网络对接联系;三级为班级心理委员;四级为宿舍心理信息员,每宿舍设立一名,随时关注宿舍成员心理状况,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在四级网络上设立心理治疗一级网络,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可设立校医务室和医院诊治专家对接式网络,及时转诊患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4+1”网络是兼具交叉性和覆盖性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网络,可以有效应对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

3.2 重点干预,及时援助,纵向追踪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1)逐级干预辅导。针对有轻度问题的学生开展团体和个性化辅导;对筛查出的学生及时提供后续的辅导咨询服务;对出现严重心理异常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转接和预后的追踪辅导,对突况和危机事件作出处理和初步心理干预。

(2)发展性咨询为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健全人格,良好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和潜能的发挥。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多途径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完善个人人格,促进学生个体最大的成长和发展。

(3)对“症”帮助。坚持全程辅导与重点辅导相结合,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提供心理帮助。新生心理沟通每人谈,了解个人心理状况及家庭状况;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不遗漏人,疏导就业压力,提供就业指导。与此同时,辅导不漏点,重点关注对象人盯人,随时谈心,提供具体的支持与帮助。

3.3 拓宽途径,知识普及,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1)课堂教学为依托。科学设置能提升大学生心理综合素养的课程,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开展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安排教学环节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目的,促使学生积极掌握处理心理亚健康的能力。

(2)品牌活动为特色。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心理相约,共享成长”团体辅导等品牌活动,通过活泼的形式让广大同学参与体验,延伸课堂教育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预防各种亚健康问题的出现。

(3)普查排查为保障。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将心理异常学生测试情况反馈给各学院,制定相应的辅导对策;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开展个别咨询、团体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宣传教育活动;对老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指导学员工作站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突发变故等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采取相关措施。积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大学生人群中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时很正常的,也并不可怕,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看待心理亚健康问题,通过搭建网络实时监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以有针对性的干预纵向追踪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同时利用多种渠道积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构建三维一体的心理亚健康干预结构,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陈瑜,张小远.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6(11).

[2]傅善来.21世纪健康新视角[M].上海:上海科技教养出版社,2000.

[3]叶一舵.心理学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4]韦波,梁永锋,李毅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J].高教论坛,2012(8).

[5]李毅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报业,2011,2(下).

上一篇:学校心理咨询室整体建设与管理 下一篇:断层泥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