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4 09:11:34

呼吸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气管切开术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对抢救危重患者起重要作用。但气管切开后,干燥空气不经上呼吸道加湿、加温、清洁而直接进入肺内,可使呼吸道水分大量丢失,致呼吸道分泌物黏稠而不易排出,笔者2012年6月-2014年12月对58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对湿化(药)液选择、呼吸道湿化方法进行综述,认为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湿润、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为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呼吸道湿化;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遭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患者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功能丧失,若呼吸道湿化不足可使呼吸通的分泌物因水分丧失而变得黏稠,并损害黏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受阻。同时,患者咳嗽反射受抑制,分泌物潴留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因此,湿化呼吸道对气管切开患者是十分重要的。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杨、保持气管道湿润、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现对相关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呼吸道湿化液及痰液稀释药

1.1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是最为常见的呼吸道湿化液之一。生理盐水可增加呼吸道腔内水分,稀释痰液,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性小,.对水肿的呼吸道壁有一定的脱水收敛作用;但其属等渗液体,对痰液的稀释能力较差,通常用于那些痰液较稀薄的患者。单纯用生理盐水进行呼吸道湿化可稀释痰液,使之易于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因痰液淤积造成的肺部感染,避免因局部应用抗生素所致二重感染。但有文献报道,用生理盐水作湿化液,由于肺蒸发面大,盐水进人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很快,盐分沉积在肺泡及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而加重呼吸困难。因此,用生理盐水气管内滴药法常达不到理想的湿化效果,用蒸馏水或0.46%盐水更符合生理要求。

1.2碳酸氮钠

氢氧化钠,碱性,有皂化功能。用1.25%碳酸氢钠对患者进行呼吸过冲洗,呼吸道局部

形成弱碱性环境,可使痰痴软化,黏痰变薄。同时,1.25%碳酸氮钠对G-杆菌有较为理想的清除作用,有利于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增加,可促进肺部感染发生率的下降。因此,采用1.25%碳酸极钠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湿化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1.3无菌蒸馏水

有研究表明无菌蒸馏水进行呼吸道湿化较少引起刺激性咳嗽。不易引起痰痂、痰栓,因而痰液较稀薄,重复吸引次数减少,也降低了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危险。无蒸蒸馏水属低渗液体,对痰液的稀释能力较强,但对呼吸道的刺激大一些,用于痰液黏稠且多的患者。无菌蒸馏水因其不含杂质,水分蒸发后不形响呼吸道渗透压,有利于维持黏膜表面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与防御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呼吸机常规湿化。但由于呼吸机的很难设定湿度,不易判断吸入气体湿度,很难把握呼吸道内气体是否达到所需标准。若澡化器温度过高,可引起呼吸道黏膜温度过高或烧伤,导致肺水肿和呼吸道狭窄。

2抗炎、抑苗药物

2.1抗生素

庆大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易染。将庆大霉素作为气管切开内滴药物,性能稳定,方法简单。丁胺卡那霉素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似,耐酶性较强,对其他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菌株,对本品还常呈敏感。生理盐水250 ml加丁胺卡那霉素0. 1-0. 2 g,24 h氧气持续雾化吸人,能有效地预防绿脓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据相关研究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后用庆大霉素加人α-糜蛋白酶雾化吸人预防细菌感染、减少痰痂的基础上,采用制酶菌素、庆大霉素加α-糜蛋白酶交替雾化吸人的新方法,有效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真菌感染。

2.2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可减少呼吸道内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了其对黏蛋白合成分泌的刺激作用,并能与转录因子结合,使之失活,从而抑制其对炎性基因表达的激活作用,具有较强的抗感染作用。

3呼吸道湿化的几种方法

3.1常规法

3.1.1超声雾化法

超声雾化法是利用超声雾化发生器或超声雾化机,将生理盐水以及药物雾化成直径0.5--1.0μm的雾滴,有较高的穿透性,能随患者呼吸吸人,达到终末细支气管的肺泡,从而达到湿化和药物治疗的目的。

3.1.2间歇气管内滴药法

即直接向气管内滴(注)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间断注入,一般每隔20-60min l次或在吸痰时注入,每次为3-5 ml。持续滴注方法为将安装好的输液装置挂在床旁,用头皮针直接穿刺进入气管导管或将输液器直接联接在导管,其滴速为每分钟4-6滴。每日湿化液总需要量需根据病情和痰液黏稠度调整,一般在200-400m1,以分泌物稀薄、痰液易吸出为目标。

3.2呼吸道灌洗法

此方法也称“呼吸道清扫”,能够祠激气管,稀释细小气痰液.使痰液易于吸出。从导管口注人呼吸道湿化液5-15 ml.保留15s,吸出,每日不超过4次,每次灌注不超过20 ml。

3.3持续给药法

持续给药法由于每滴湿化液量少,对呼吸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刺激性咳嗽,且持续给药符合呼吸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使呼吸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

4呼吸道湿化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呼吸道湿化过度或温度不适

湿化器温度过高,可引起呼吸道黏膜温度过高或烧伤,导致肺水肿和呼吸道狭窄。如果吸人的气体没有加热,但呼吸道给予大量水分,会由于水分蒸发消耗热量导致体温下降,体液负荷增加,黏膜纤毛的清除功能减退,黏液量超过黏膜纤毛的清除能力而淤积在呼吸道内。故湿化过程要根据痰液的黏稠度来确定气管内滴药的量及间隔时间。

4.2二重感染、细菌耐药问题

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天然防御屏障消失,大量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应用使正常菌群失调,而耐药菌易于繁殖。大量激素的应用,使机体的防御抵抗能力下降,导致真茵感染。局部应用抗生素可使药物在局部达到较高浓度,对一些有明显肺部病变可能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又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4.3黏膜损伤

药物的毒性作用,以及呼吸道直接、间接的炎症反应或免疫反应都能对气管黏膜造成损害,使纤毛脱落或降低其功能,从而削弱纤毛上皮系统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纤毛系统受损后排痰困难,可增加套管阻吸塞的危险性,从而延长拔管时间。因此,应科学配制呼吸道湿化液,以避免气管黏膜损伤,缩短患者的康复期。

总之,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湿化液和湿化方式,以达到最佳湿化效果,使患者早目康复,预后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章洁,涂颖. 呼吸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杂志,2007,06:45-47.

[2]李爱梅. 呼吸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2:16-18.

上一篇:宫颈糜烂治疗采用聚甲酚磺醛栓剂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肺结核药物对肝脏损害的现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