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继承法中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

时间:2022-10-14 08:55:02

浅析继承法中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是我国继承法最首要的基本原则,它是指国家法律确认公民享有并可依法行使私有财产继承权,并且在这种权利受到侵害时,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予以保护。

它的立法依据源于《宪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这种私有财产(即遗产)的范围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务的债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四条还规定: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依照本法规定继承。个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许由继承人继续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办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财产权利由为个人持有的,一旦权利人死亡,也应当把它作为遗产,转移给他的继承人承受。包括公司的股权、公民个人依法获得的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还包括在一些个人合伙里边的合伙人的相关的权利,知识产权里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还有这些技术秘密的权利,都可能会给知识产权人带来财产权益,一旦知识产权人死亡,应当把那些可以转让的财产权利,由他的继承人依法承受。这种继承权实质上是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的延伸,只有被继承人个人所有的财产生前受到保护,死后也允许继承人继承,这才能体现出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切实保护。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人都可以依法继承。只要有合法的继承人,遗产均不收归国家或者集体。

第二,国家在法律中对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加以规定。不论是遗嘱继承人还是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得非法剥夺;只有在发生法定事由时,继承人才丧失继承权。只要继承人不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权即视为接受继承。

第三,继承人享有继承权不受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继承权由其法定人代为行使;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由其法定人代为行使,或者征得法定人同意后由本人行使。

第四,公民的继承权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时,有权在法定期间内通过诉讼程序请求人民法院依法给予保护。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它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相适应,是保护公民的个人财产所有权、充分发挥现阶段家庭组织消费和养老育幼职能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职教中心

上一篇:浅谈政治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