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煤炭行业的重组及其意义

时间:2022-10-14 08:46:23

浅析我国煤炭行业的重组及其意义

摘要: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将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对中小煤矿实施整合改造。目前我国煤炭企业重组正在迅猛发展。本文从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我国煤炭企业重组的界定,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重组的概况及其特点,并指出煤炭企业重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煤炭企业;重组;意义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组织体系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稳定性差,主要表现是矿井数量多,单井规模小。目前,中国各类煤炭企业2.8万余家,其中相当一部分矿井生产能力不足3万吨,生产能力1万吨及以下的占41%,9万吨以上的仅占8%,年平均生产能力约7万吨,产业集中度十分低下。缺乏一批对全国煤炭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具有一定调节能力的大型或特大型煤炭企业,导致市场的无序和过度竞争。因此,我国煤炭企业要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必须加快产业重组步伐,组建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促进煤炭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中国煤炭行业目前仍然走着低层次发展道路,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构建新型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并调整煤炭行业发展之路。其中的一个亮点就是转变煤炭行业发展重点,变“新建”为“重组整合”,而以国有重点煤矿为首的大矿已经成为重组整合“大戏”中的主角。

二、我国煤炭企业重组的界定

企业重组是对企业原有的各类要素(包括企业本身),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并按照市场规律实施的重新组合。企业之间通过产权流动、整合带来企业产权、产业和组织结构的调整,通过企业联合、合并、兼并、收购、破产、承包、租赁等实现企业组织再造,企业重组包括企业组织结构、资产结构以及资金结构 (债权债务结构)的变化和优化[1]。企业重组按照交易各方之间的市场关系,可以分为横向重组、纵向重组和混合重组三种基本类型。

狭义的煤炭企业重组是指合法矿井之间对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这种煤炭企业的重组是淘汰落后、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小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确保煤炭资源合理开发的必然选择;是煤炭工业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资源整合,可大幅度减少小煤矿数量,提高办矿规模和安全、装备、技术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事故。作为整合企业来讲,通过对整合的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后能否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决定了煤炭企业重组项目的成败。

广义的煤炭企业重组是指打破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企业和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重组,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现代煤炭产业的发展。这种煤炭企业重组是为了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多元化经营,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分散经营风险;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整合优势资源,实行资金融通,提高整个集团的综合效益。

三、我国煤炭企业重组概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快煤炭企业重组整合的调控力度,促进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和大企业集团,坚持整顿关闭小煤矿。通过关、停、并、转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小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但短期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政府和市场的引导下,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一些产能较低的小煤炭企业,才能使煤矿散乱差现象得以改变,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直至打入国际市场。

2004年以来,国有煤炭企业不断推进重组改革,调整结构、保护资源、做大做强、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这为中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2004年,陕西、重庆、黑龙江三个大型煤业集团宣布结盟。河南省从2004年起开始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以资产为纽带,强力推进煤矿企业重组。目前,河南省七家骨干煤炭企业的生产矿井数由整合前的65个增加到了151个,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到全省的90%以上,合计年生产能力已提高到l 亿吨以上。全省小煤矿由整合重组前的1569个减少到目前的550个,关闭小煤矿923个,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煤炭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最近,河南省将以新形成的六大煤炭企业为依托,进一步整合省内煤炭资源,发展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同时开展与化工企业的重组与合作,打造全国重要的煤炭和煤业化工基地。2010年3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批转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的通知》拉开了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序幕,河南中平能化集团、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神火集团、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等六家大型煤炭企业成为这次重组主体。《意见》还提出了“到2010年年底,全省要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省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用煤炭资源量的85%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单个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年生产15万吨”的重组目标[2]。目前重组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466处参与重组的小煤矿中,除4处自动退出,6处有特殊原因之外,其中456处小煤矿签订了兼并重组正式协议,工商管理部门已累计对306处小煤矿进行了新企业名称预核准。与此同时,省骨干煤炭企业已累计投入约50亿元用于资产转让价款及新公司的注册资本,“五职”矿长的选拔培训已达1582人。目前已有44处被兼并重组小煤矿复工复产。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推动煤炭资源重组和煤炭企业重组。一是加大对省国资委出资的煤炭企业的重组力度,将省国资委出资的煤炭企业由原来的7家,整合重组为目前的开滦、金能和峰峰3家。二是出台相关文件,提高小煤矿办矿门槛,促进小煤矿参与重组。三是先后制定了邯郸市、张家口市煤炭资源重组方案,以资产为纽带,整合重组地方小煤矿。全省煤矿企业由“十一五”初期的917家减少到目前的532家,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河北省下一步计划按照国家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思路,通过重组,形成2-3个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年产量分别达到3000万吨以上,再通过跨地区联合发展,最终达到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规模[3]。

贵州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大省,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差,矿区与矿区之间相距较远,不适宜建设大型煤矿项目。为加快推进煤矿整合重组工作,2006年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贵州省煤炭企业集团重组方案》,要求各产煤市 (县、区)提出煤矿整合方案,坚持一个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开发建设1-2个矿区,或1个矿区由1-2个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开发的原则,对煤矿整合重组进行布置,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煤矿重组工作。同时,贵州积极引进省外大型煤炭企业参与本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山东兖矿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均已进入贵州参与资源开发和整合重组工作。目前,参与整合重组的煤矿由1423个减少为606个。

近年来,作为我国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的内蒙古的煤炭产业发展较快,2009年原煤产量已达到6亿吨,列居全国第二位。为落实好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要求,加快转变和调整经济结构,今后几年内,内蒙古将继续推动煤炭行业产能整合,进一步减少煤炭企业家数,计划到2015 年前后,使全自治区的煤炭企业数量由目前的350 多家减少到180 家左右,包括新建矿井在内的矿井数量稳定在500 个左右。

山东省也于近日启动煤炭企业重组工作,整合省内资源,组建新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按照规划,现有的六家煤炭企业重组为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元,打造新的煤炭主业上市公司。这六家煤炭企业为:新矿集团、枣矿集团、淄矿集团、肥矿集团、临矿集团、龙矿集团,该方案也被称之为“六变一”。而另一特大型煤炭企业兖矿集团将独立出来,作为另一国有能源集团公司,予以单独培植[4]。

我国煤炭企业重组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政府的协调推动作用明显

煤炭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因此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多是在政府的行政扶持下组建起来的,没有真正经历市场机制优胜劣汰这一关。政府主导的企业重组,会弱化市场调控的效率,表现为重组低效率或无效率,而且煤炭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如果跨地区进行重组,可能会受到参与重组企业所在地政府的抵制,因为会触及他们的利益关系,这些人为因素可能对企业重组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2.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

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就业人员基数大,并且长期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当国有煤炭企业重组时,必须承担很强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牺牲部分经济利益安置好冗余员工。国家和企业都要支付一定的重组成本,来确保社会稳定的大局和保证职工的切身利益。现实生活中诸多职工上访、闹事、围攻事件,就说明了有些国企重组的实践没能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

四、煤炭企业重组的意义

我国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组建对煤炭行业真正 “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建煤炭企业集团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煤炭工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煤炭产业升级的需要。

培育大集团,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是世界发达国家共同走过的道路。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如美国,大部分煤炭生产已被整合进10大生产商,有力促进了美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我国正在采取政策和资金扶助,加快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战略性重组,培育8-10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构建4-5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年产l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全国各产煤省区也根据各自的资源情况,对煤炭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性重组。山西、内蒙、河北、黑龙江、贵州、河南、江西、云南、宁夏、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区都已对省属煤炭企业进行了重改组,组建了省级煤炭集团公司,努力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能源全面趋紧的情况下,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占有和整合资源已成为资源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竞争主体已由大小煤矿之间转向大型煤炭集团之间,对全国煤炭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格局极其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导致同业竞争过度,造成资源浪费,限制了煤炭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使煤炭企业在同电力、铁路、钢铁等行业企业的价格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全行业没有达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只有联合重组,才能形成控制力和核心竞争力。

2.搞好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是实现长治久安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重特大事故多发于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而相对规模比较大的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障度较高。通过加强管理,更新改造安全生产系统,大型煤炭企业近年来基本没发生特大安全事故。

以河南省为例,根据煤炭资源赋存的客观条件,急切要求组建有较强实力的集团公司。河南省煤炭开发已逐步进入深部,深部煤炭资源的开发建井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要求高,乡镇煤矿基本无能为力。将省属煤炭企业联合起来,组建大企业集团,集中资金办大事,才具有开发深部资源的能力,并可保持和带动一批浅部小矿的建设和发展,增强河南省煤炭工业发展后劲,实现安全生产,稳定煤炭总量。

3.深化我国煤炭企业改革,是理顺煤炭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需要。

为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必须对分散的省属煤炭企业进行重组整合,组建省煤业集团公司,构建起“省国资委――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国有煤炭企业”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体系。

4.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解决煤炭企业一系列问题,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我国煤炭行业的职工收入远低于电力、石油其它行业,这是由于一些经济利益问题引起的。目前只有通过重组整合,发挥行业优势,产生规模效益,提高职工收入,不断改善职工生活,才能实现安居乐业和矿区稳定,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何婷婷.国有企业重组若干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2.

[2] 李传金.河南煤企重组深水激流[EB/OL].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调研报告[EB/OL].

www.sdpc.省略/zjgx/t20080331_201688.htm.

[4] 李跃群.山东煤企重组“六变一”山东能源集团浮出水面[EB/OL]. finance.省略/a/20100831/002598.htm.

上一篇:中国房地产政策失灵的成因分析 下一篇: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及心理健康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