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连空间结构多核心模式城市

时间:2022-10-14 07:12:01

浅析大连空间结构多核心模式城市

摘要

结合港口城市的发展历程,临港产业的集聚对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变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从临港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出发,以大连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临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城市社会人口、产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空间结构多核心模式”的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

关键词:大连全域城市化多核心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从历史来看,城市规划的空间结构围绕大连的主城区建设,以大连湾南部地区,城市主城区为主,由于地域环境限制,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大连湾地区成了城市发展的瓶颈,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区位及地形地貌造成大连三面环海,唯有北部区域可以发展,且经济发展不平衡。

多核心理论最先是由麦肯齐(R.D.Mckenzie)于1933年提出,后由哈里斯(C.D.Harris)和乌尔曼(E.L.Ullman)于1945年加以发展的。该理论强调,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会出现多个商业中心,其中一个主要商业区为城市的主要核心,其余为次核心。这些中心不断地发挥成长中心的作用,直到城市的中心地带完全被扩充为止。而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新的中心又会产生。

大连市全域城市化进程是以逐渐消除城乡之间的藩篱、构建和谐统一的城乡发展格局为目标,通过一定时段的规划引导、政府推动、市场扩张和自然演进,实现大连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一个城市“核心”变多个城市“核心”,引导全市生产和生活功能向城市组团集中,推进城乡之间在生产要素配备、社会制度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形成组团式城市群与原生态乡村的和谐共生。

空间结构

按照组团式发展的思路,大连全域沿黄渤两海、沈大和丹大两线拓展城市空间,构筑“一轴两翼四组团”的城镇空间结构。“一轴”是指哈大发展轴,“两翼”是指沿黄渤两海城镇发展翼,“四组团”是指由主城区组团、新市区组团、渤海城市组团和黄海城市组团构成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以沿海主要城区带动城镇、重点城镇带动乡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之路。

1.1主城区组团

主城区组团由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园区和旅顺口区组成,未来将成为企业总部云集的国际商务区,软件和创意产业发达的知识经济聚集区和科教先进、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区。

中山、西岗、沙河口区加快改造和升级步伐,完成胜利路、长春路、解放路沿线改造以及市民健身中心等一大批民生改造项目;通过会展中心、世界博览广场、期货大厦等项目的建设,打造星海湾国际金融商务区;随着人民路中央商务区、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国际邮轮中心、绿地中心、威尼斯水城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完成,钻石海湾将实现华丽蜕变,引领大连老城区成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开放中的旅顺口区正蓄势待发,羊头洼港、塔河湾大学城、水师营新区将助推旅顺口区成为东北亚国际旅游胜地,教育、研发、影视和创意产业基地。

高新园区通过推进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软件服务外包基地。

甘井子区是主城区北拓的主战场。

生态科技创新城将成为大连在高端制造业研发、综合服务外包、沿海科技服务和创意低碳生活等方面的示范区;中华路商务区是大连主城区高端服务职能向北推进的承载地;以新机场、体育中心、大连北站为契机,建设体育新城和空港新区,打造成山、海、城相融合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和谐之城。

1.2新市区组团

新市区组团由金州新区、保税区和普湾新区组成。是大连城市空间拓展的承载区域和率先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功能的重点区域。

金州新区以海、空两港为依托,整合原开发区和金州区的资源,构筑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生物医药、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

保税区是大连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主要载体,以国际物流港和汽车物流城为目标,大力发展保税、汽车整车设计、研发、检验检测以及汽车贸易、物流、金融服务等业务,形成汽车产业集群。

普湾新区规划定位为大连市域生产服务业基地,大连市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以总部经济、研发中心、职业教育基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以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精细化工为主的产业集聚区。

1.3渤海城市组团

渤海城市组团由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瓦房店市组成。

重点发展石化、造船、轴承、重大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建设临港产业的新增长极和渤海湾畔新兴城市。

瓦房店市发展以轴承为主导的精密制造和装备制造业,城市重心向西部滨海地区跃迁,重点建设仙浴湾滨海新城、太平湾临港新城和龙门滨海温泉城。

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大连市二产北移的重要承载区,以石化、造船、装备制造和港口物流为主的现代化产业先导区。

1.4黄海城市组团

黄海城市组团由庄河市、花园口经济区、皮杨新城和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组成。重点发展新材料、家具制造、食品生产、服装加工、海洋水产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际旅游胜地和区域重要节点城市。

庄河市发挥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朝着辽宁北黄海经济区核心城市的目标奋进,建设成为以机械制造、家具、能源为主的产业聚集区,生态旅游城市。

花园口经济区依靠优越的政策条件,建设成为大连市二产北移和国际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以汽车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的现代化产业先导区。

皮杨新城以皮口镇和杨树房镇为基础,发展成为黄海沿线的重要港口,以服装纺织、水产及加工为特色的产业区。

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建设成为以海岛旅游和海洋牧场为主体功能的国际旅游岛。

2生态资源保护

在积极推进全域城市化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全域良好的生态基底,使得市域自然生态呈现高度优化、生态蓄积量持续增长、人居环境在自然生态基底中的有机生长、城市组团间有良好的生态隔离、组团内部与生态基底有机协调,真正实现全市域以城市组团为核心、生态空间为基底、空间要素分工协作的空间发展格局。

3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全域城市化的重要保障。为配合制造业北移布局、城市功能向北延伸、重大项目北移落户以及生产要素向北集聚,要加快道路交通和水电等硬件基础设施向北延伸,重点建设太平湾港、栗子房港、金州湾新国际机场、沈大城际铁路、丹大高铁、本大高速、红沿河核电站、引洋入连供水工程等项目,统筹全域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设施布局。

加快地铁在中心城区的连通以及轻轨在“四大组团”间的紧密连接,特别是中心城区与普兰店湾之间的轻轨架接,建设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包括轻轨和地铁)为主的城市快速交通网络体系,打造“市区半小时”和“市域一小时”的便捷通勤圈。

结论

随着大连全域城市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大连市由之前的“单中心”向“多中心”转移,发挥成长中心的带头作用,全区域共同发展,大连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将进一步加强,成为“城市布局科学合理、生态系统健康协调、人居环境优美舒适、全民生态意识良好”的东北亚国际滨海名城。多核心理论的应用,也是调节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发展,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扩大经济效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创造和谐社会的实践步伐。

参 考 文 献

[1] 刘长德.大连城市规划[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

[2] 梁辰.大连临港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经济地理.2012

上一篇: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下一篇:粉煤灰路堤稳定性数值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