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临床实习模式化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10-14 05:56:26

护理临床实习模式化管理的探讨

摘 要: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升的过程,通过加强实习指导,开展一系列实习前培训;院校紧密合作,强化医院教学意识;校系两级管理,努力提高实习质量等模式化管理,以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掌握专业技能。

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模式化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59-01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升的过程,是护理工作者踏入工作岗位,从一名学生转变为护理工作者的桥梁。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是提高实习质量,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重要保证。由于学生实习是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使得学校管理较为薄弱。为此我校采取了如下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实习指导,开展一系列实习前培训

1.加强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使学生顺利进入实习生角色。护理专业学生一般于每年6月份结束四个学期的理论学习,随后分配到实习单位进入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阶段。护理操作技能伴随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进行,根据教学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进行,同时重要的操作技能实行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考核并及时点评的方式以加强学生的熟练程度。在第四学期的下半学期,针对较重要的操作技能如静脉穿刺、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等加强训练,使学生更加牢固掌握操作过程。

2.举办实习讲座,坚定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在学生实习之前,请有经验的老师讲解护生在实习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如聘请医院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到学校举办讲座,介绍医院规章制度,讲解同学们到实习单位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加强护生的法律意识,学生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是正在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只能在带教老师的严密监督与指导下,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还可请实习结束即将毕业的学生现身说法,打消实习前的顾虑,坚定护生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异常心理问题。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学生在实习前存在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因素:

(1)对实习工作缺乏自信心,护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护理操作都是在实验室模拟的病房环境中进行,许多同学担心进入医院之后不能适应医院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的处理护患关系,不能对病人熟练地进行护理操作。

(2)担心分配的实习单位不理想,部分学生希望分配到离家较近的实习医院,利于食宿和就业;又想到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的医院实习,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操作水平等要求,针对上述因素,在实习前,一些学生会过多的考虑实习分配而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问题。为此在实习前一段时间,开展针对性的设心理咨询和谈话,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使学生愉快的进入临床实习。

二、校系两级管理,努力提高实习质量

实习学生分配到各实习单位后,依旧实行校系两级管理。

1.学校统筹管理。召开会议讨论制定实习分配方案,不断修订和完善《实习生手册》,包括实习教学大纲等。集中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实习纪律教育,与每一位学生及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由实习管理小组亲自挑选各实习单位的实,由实及时向学校反馈情况。

2.班级细致管理。在学生实习阶段,班主任需要做大量工作:诸如通知学生参加护士资格证报名及考试安排;登陆毕业生信息网进行注册,完善简历,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等。都需要班主任通知到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与实习学生经常进行信息互动。让学生经常登陆学校网站,设立QQ群,移动飞信等媒介让学生随时了解和掌握信息。通过这几种形式,可以将信息及时、无误的传达到每一位学生。

三、院校紧密合作,强化医院教学意识

安排专兼职实习指导老师到实习单位巡查,检查带教老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实习情况。

1.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择。带教工作的优劣,关系到护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护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选择带教老师时,要根据其个人素质、学历水平、业务水平、教学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择优选拔。要求带教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经验,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要通过考评评出真正具有临床带教资格的护士来担任带教老师。

2.召开座谈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分别召开带教老师及护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医院的表现如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水平、出勤情况等,以及医院希望学校在教学方面有哪些改进。对个别学生出现脱岗,私自停止实习等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3.制定双向考核制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双向考核制度,让学生与带教老师相互考评,每年评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及“优秀实习生”,有力的促进了医院的带教工作。

4.抓好出科考试和出科小结。出科考试是检验护生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可以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试内容主要是与本科室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考试成绩与平时的服务态度、组织纪律、技术水平等挂钩。同时在实习生转科结束时,召开实习小结会,总结实习经验和教训,以顺利进入下一科实习,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临床实习是护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是踏入社会的过渡时期,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护生的实习管理定能培养出新时期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伟平.护理人才培养引入现代模拟教学模式[J].当代医学,2008,7(1):100—111.

[2]董奇.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王蓓,卢根娣,于冬梅.护理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4):325.

上一篇: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幼儿园开展0岁~3岁亲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