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行素质教育

时间:2022-10-14 05:34:09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行素质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是多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总体发展趋势,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要秉持这个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是必然之举,本文对小学数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85-01

为何近些年来很多教育领域的学者要强调数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那是因为数学所谓理科性学科,教师常常忽视素质教育,总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讲解上,看中课本,忽视学生的总体发展,这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么所谓的素质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要跟随教育的总体目标在教学中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集合素质教育的某一个点具体实行,并最终达到由点及面的目的。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主体这个事实,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方面,而不是机械式的增加他们的知识贮备量。通过生动的讲解以及先进教学方法的运用,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进而想要独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

比如: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课程之后,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事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寻找和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针对性的助于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课上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制作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来提问,让学生自己来回答两者的异同。经过回答可以总结出几点:正方体有六个面、长方体也有六个面;正方体六个面大小完全相同,而长方体的相对两个面大小完全相同,相邻两面则不同。通过这样的过程,丰富学生思维,强化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了他们好学,好问,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班级中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助力效果,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对于教学的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全面发展。

比如:进行“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最喜欢的“英雄”――孙悟空进行故事改编:有20个桃子,5个小猴子,这个时候美猴王要怎么分配才公平呢?(这个提问相对简单,可以整除,是针对班级中基础较差学生的提问。)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在进行第二个层次的提问:如果是30个桃子,4个小猴子,又要怎么分呢?(这个提问相对困难一些,针对班级中基础较好学生的提问。)这样的方式,可以照顾到所有学生,体现的是一种公平的教学态度,这种态度也会传递给学生,学生学习态度会更加端正,综合素质也会得以提升。

三、引入激励机制,树立学生健康的学习态度

激励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小学生在心理上非常依赖大人,教学中教师就是他们所以来的“人群”,得到他们的任何和鼓励,可以极大的增加自己的学习信心,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兴奋和愉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课堂上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表扬,一个笑脸、一朵小红花、一句鼓励的话,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肯定和关怀,对于学生人格构建、学习态度构建都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于创新,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并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我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办法。我进一步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

数学知识本身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容易直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造诱人的学习情境、寓教于愉悦之中是明智选择,让孩子们去掉心理上的包袱。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常常以教师的情感为原动力.教师在讲解任务内容时都溶化着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这种情感色彩时刻在感染着学生。现代教育学十分强调师生间的情感活动.要调动学生的乐学情绪、参与意识和主动性、积极性.就首先要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以调动起少年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使学生非智力因素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也使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发展。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四个方面分析,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希望能够为小学教育的发展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 闾可和.小议课堂教学模式之改变[J].教学与管理.2014(09)

[2] 王德敏.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5(06)

上一篇: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下一篇:对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