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药物引起发热

时间:2022-10-14 04:44:35

当心药物引起发热

近日张女士因发烧入院。医生考虑泌尿系感染和咽喉炎,采用了多种抗生素治疗,但体温却仍然居高不下。2周后,医生考虑存在药物热的可能,停药观察,次日患者体温便恢复正常。

顾名思义,“药物热”是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由药物导致的发烧。在临床工作中,“药物热”并非罕见。为什么药物也会引起发烧呢?专家认为是药物引起的特异反应。产生“药物热”与药物有关,最常见的以抗生素为主,也与服用者的体质有关。“药物热”通常在服药6~10天后发生,最短者为1小时,最长为25天。常伴药疹,也有不伴药疹的单纯性药热。表现有恶寒(或寒战)发热,热型有弛张热、稽留热或微热。还可伴有周身不适、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痛、淋巴结肿痛和消化系症状等,继而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疹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并往往伴有瘙痒或烧灼感。皮疹类型有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及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等。严重的药疹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皮疹严重者,停药后热度可持续较长时间。

怎样判断疾病和药物引起的发热

1.对待发热,一定要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检,并要通过各种化验辅助诊断,查找病变所在,如为药物热,则缺乏明显的感染灶。

2.在首次应用某一种药物后,6~10天(最短服药1小时,最长则有25天)左右开始发热。发热与应用某种药物有必然联系。

3虽然体温超出正常(多表现为持续高热),但精神状态一般良好,无慢性病容。

4.如果发热出现在使用抗生素后,由于输液大多安排在白天,所以到了夜间发热者体温会有下降趋势,这是药物引起发热的一个特点,这与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正相反。

5.除表现发热之外,还可能同时伴有皮疹,这更有助于药物过敏反应的判断。

6.平时有对食物或药物过敏的现象,尤应警惕“药物热”的可能。停用致敏药物后,即使不采取措施,体温也可自行下降。

7.采取各种退热措施(如服用退热药)疗效不理想。

8.“药物热”可引起反复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8℃~40℃。少数人的症状较重,发热同时伴有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寒战等,有人还可伴有其他过敏症状。

9.感染性疾病在体温控制后又出现发热;非感染性疾病用药后新出现发热。

凡是符合上述情况的,均应立即停药,并短时进行“病情”观察。

容易引起发热的药物

最为常见的致热药物:青霉素类、氨苄青霉素、巴比妥类、水杨酸类、磺胺类、两性霉素B、博莱霉素、更生霉素、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甲基多巴、苯妥英钠、奎尼丁、阿托品、甲状腺素、肾上腺素、酚噻嗪类、乙酰唑胺、砷剂、泻药等。

比较常见的致热药物:头孢菌素类、利福平、链霉素、硫唑嘌呤、西咪替丁、可待因、肼苯哒嗪、呋喃妥因、硫氧嘧啶、链激酶、肝素、非那西丁、保泰松、利眠灵、鲨肝醇、炎痛喜康等。

比较少见致热药物:氯霉素、四环素、洋地黄类、胰岛素等。

预防“药物热”四原则

对“药物热”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停用一切可疑药物,补液有利于药物的排泄和退热。对于“药物热”,当然最好是防患于未然。

一问用药史询问患者是否使用过可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抗菌类药物包括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水杨酸类药物包括对氨基水杨酸钠,还有碘剂、苯巴比妥等。

二查症状一般由药物引起的发热不是单一的症状,常常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类似过敏反应表现。大多数病人在发热的同时,都或多或少伴有这些症状,但也有个别情况是仅有发热存在。

三比体温“药物热”的体温变化是有特点的。有的情况是用药后,体温先下降,后上升;有的则是原来低烧,后来变成了高热。所以考虑“药物热”,注意体温变化情况很重要。对于由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一般停止药物治疗后,体温会上升;而对于“药物热”,通常停止用药或换用其他药物后,体温会慢慢下降,这也是判断“药物热”的一种方法。

四察病程“药物热”导致的发热,其诊断和临床发热出现的时间密切相关。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如果以前使用过可以引起药物热的药物,那么再次使用后,几个小时就可以出现发热症状了;而以前没有使用过相同药物的情况时,发热一般都在用药后第7-10天才出现。

上一篇:让阴囊干爽度夏 下一篇:防暑药您用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