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待进生”的转化

时间:2022-10-14 04:40:04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待进生”的转化

【摘 要】“待进生”现象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因此抓好待进生转化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待进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33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成绩分化的现象,待进生相对于其他学科也比较多,这与数学的学科特点有比较大的关系,数学学科是一门高度抽象概括的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抽象、想像、创造能力。加之,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跨度较大,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方法,没有具备一定的能力,那么学习起来难度就较大。所以,待进生的现象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但待进生的转化更应该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从浅层的原因来说,待进生的存在直接制约着数学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急需解决,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从更深的层面而言,义务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注重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所以,实现待进生的转化又是义务教育的题中之意,是义务教育对我们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实现待进生转化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非常必要的。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对待进生的调查发现,较为普遍的存在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这既与学生有关,比如说有历史欠账、思想不重视等等,但也与我们的教师教学有着极其大的关系。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往往是“以本为本”,从教学大纲和课本出发,忽略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要求;在教学方式上也往往是“灌输式”的,让学生缺乏参与感;在教学评价上,则唯分数论;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优等生,在教学进度上也往往是根据中等生的情况进行安排,对待进生缺乏关注和实际帮助。

实际上,数学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也不仅仅是数字和图形的游戏,更是具有美感的和现实意义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将现实生活去繁就简的一个必备武器,如果能让学生从更感兴趣、更实用的角度上来看待数学学习,想必会较现在更有学习兴趣。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其普及性,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目标,而不是开展精英式的教学,只对个别学生负责。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当着眼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多采用设问式开场、多设置生活化场景、善于运用新的教学媒体和手段,诸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等等,同时,积极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关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把实际的生活和抽象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提高,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产生改变落后状态的原动力,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与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方法有很大关系。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比如,在学习思维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主动学习意识,而待进生则往往是学习比较被动,依赖心理严重,死记硬背现象普遍,无目的、无计划,自主性和自主能力有所欠缺。课前不能及时预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课上听起来没有重点,有的上课听起来云里雾里,有的则只忙于做笔记,而不能做到入心。课后也不注意及时巩固和练习。即使学习,也不深入,满足于一知半解,一旦学的多了,则更不能灵活运用。

所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很重要。合理制定学习计划,课前及时预习,了解自己已经掌握的和没有掌握的,让课上进行有重点的听讲,在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查缺补漏,一步一个脚印的掌握和运用,这是比较基本的。再比如,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反之,则是事倍功半。所以,待进生不仅要主动学习,用功学习,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深入,概念和原理不要只局限于背过、记住,关键是要理解、运用,可以通过演绎、集中训练来实现。再比如,疑难问题的解决上,同一类题目如果多次出错,就要把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都巩固一下,而不是每次订正完就行了。

三、教师要加强教法研究,不断优化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正处在一个各项能力快速发展,但还不稳定的一个阶段,所以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如何成功的引导学生?教师要加强教法研究,不断优化数学教学,什么样的教法,才算是好的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做法,正所谓“教无定法”,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并最终能够取得实效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我们在这里主要提“科学施教”“因材施教”。

所谓“科学施教”,就必然要根据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教学情况的最大实际就是学生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等,这个实际是个变动的实际。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采取教学措施时,既要尽可能充分了解情况,制定相对固定的目标和措施,比如,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进行考核,同时,又要可调整,比如,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的进行反思和更新。要变“平均主义”教学为“因材施教”式教学,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模式上,抛弃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还要充分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承受能力,为他们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进度上,不能盲目求“快”,在习题布置上,也不能盲目贪多,而是要有针对性,有一定的层次性,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口味的“自助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为提高实效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总之,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师要顺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注重待进生的转化,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初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分化与对策 下一篇:小议高中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